第22章 憶安事件的記憶(1 / 2)

第22章 憶安事件的記憶

重生後,周曉龍曾經想過要憑自己以前的那些記憶進股市大撈一票。然而曾經是一個蝦米散戶的他,又對去股市裏撈錢有些糾結。

雖然他自己並不承認,但事實上周曉龍是有點道德潔癖的。他在股市中沉浮了十年。從大三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家證券公司營業廳找他幫著維護係統設備,他就是在那時起開始炒股的。

他的心態比較好,投資也很謹慎,雖然從來沒有踏準過一次大牛的行情,但還是賺多虧少,也算是個比較合格的理性投資者了。他見過大牛市的瘋狂,也見證過熊市的慘淡。

他慢慢理解了華夏股市的獨特性。

華夏股市並不成熟,如果用所謂的技術麵和宏觀經濟理論去審視它,往往會被假象所蒙蔽。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股市是全世界唯一的以公有製經濟為主的、國有公司為主的證券市場,從股數的權重比例來講,近80%是公有製公司的股票,因此它與西方股市就有很大差異。

多數上市公司效益不高,不想分紅,分不出紅,也不願分紅。投資者的大部分收益並不是來自於企業的盈利反哺,而是來自股權交易差價的投機收益。

股市的陰晴漲跌和央行的貨幣政策關係十分密切,與財政政策關係稍遠一些。很多人都說華夏股市就是一個“政策市”,政策麵的消息對於股價的升跌有著極大的關係。

這些獨特之處就使得股市行情和經濟基本麵的關係不大,說白了更像是一個蠶食股民利益的資本陷井。

周曉龍對於進入股市和那些大機構大莊家同流合汙掠奪普通股民資金的念頭一直都有些抗拒和反感。

但是當麵臨著馬華恒獲得國際風投資本後反噬的危險,他覺得去股市獲取資金是他目前最可行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不過,現在的股市他還有些陌生,因為他重生前是在兩年後的2000年證券公司解決“千年蟲”問題期間到證券公司幫忙,才進入股市的。他想著應該去股市看看,也許能找到一些未來的行情脈搏也說不定呢!

“炳哥,你是去證券公司嗎?你還炒股啊?”周曉龍試探著問了一聲。

何鴻炳笑著說道:“是啊,去年的那幾波大行情,我可是好好的賺了一筆呢!你知道嗎……瓊民源出事之後,我套在裏麵七萬多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解套。不過我最近又買了幾隻股票……”

聊到股票何鴻炳的話題一下子就多了,從當初的認購證到內部職工股,儼然一個老股民的樣子。而周曉龍在一邊聽著一直沒有說話。

股市對於周曉龍而言,也並不陌生,如果要說起股票的那些知識,分析技巧等等,他可比何鴻炳能說。不過他現在可不能表露出自己懂股票的跡象,相反應該表現得像是一個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才行。而此時出租車也到地方了,就在何鴻炳下車之後,周曉龍也下了車。

何鴻炳有些納悶地看著他,周曉龍笑著說道:“炳哥,聽你說得我心裏都有些癢癢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