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然並卵”的行情
自從上次開戶並把所有的錢買了錦興實業的股票之後,周曉龍就沒來過證券公司。今天一進證券公司的大廳,他發現人多了不少。
“證監會這回算是放了一把火呢!”
“這也難說,你看現在這不溫不火的樣子……唉,我的股票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解套呢!”
聽著周圍人的議論,周曉龍大致明白了他們在說什麼。
就在前天,證監會宣布所有上市公司停止發行職工股,並且規定,凡是有職工股的企業,必須清退以後才能上市。
這個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在股市上引起了聯動反應,這兩天,股指明顯出現了一波上漲。所以今天的證券公司大廳裏才會來了這麼多人。
去年那一段波瀾壯闊的股市熱潮,在一係列降溫政策的作用下,大盤開始緩緩下跌。隨後又因為亞州金融危機、海外股市暴跌、大洪水和“千年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1998年的股市指數基本全年都是在1997年衝高回落的箱體內運行。全年指數表現波瀾不興,在400點不到的箱體內反複波動,市場交投相對平淡。
對於股市最大的影響還是國務院證券委在97年放出來的那300個億的股票發行額度。整個市場的資金總量支撐不起那麼大的一個盤子,股票一下子多出來那麼多,股民們的資金相對而言就縮水了。
按照周曉龍的記憶之中,在明年還會爆出大慶聯易和鄂康賽兩大醜聞,這兩大醜聞就和企業職工股有著非常深的聯係。
華夏股市早期的上市公司中,都設立了職工股。最初設立的理由在於讓企業職工分享企業上市所帶來的成果。當時,每一個企業上市時,都從發行額度中切割出一部分,由企業內部職工按公開發行定價自願認購。
但是,當新股成為一棵“搖錢樹”的時候,權力之手很快便伸向了本來應該由企業內部職工認購的這部分股份,以至大量職工股流向社會,成為權力擁有者的一塊肥肉。而在新股發行必須通過權力審批的環境之下,一些公司為了達到上市目的,也熱衷於將職工股用來作為敲開審批大門的一塊磚頭。
職工股的失控終於引起了高層的震怒,最終才出台了這樣的一個簡單粗暴的政策。
周曉龍記得後世曾有經濟學家撰文對於以前的一些政策進行了反思。
職工股在華夏資本市場的消失和它所產生的畸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華夏資本市場的扭曲。市場管理者並沒有考慮處於弱勢地位的小股東,包括上市公司中的基層勞動者的利益。用行政權力粗暴地剝奪了普通職工的正當權利,讓他們做了股市腐敗的替罪羊。
在職工股取消後的最初幾年,華夏國內的上市公司經營效益普遍出現下降,雖然其中的原因很複雜,但企業勞動者與企業的分離狀態顯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一刀切地將職工股掃地出門,從表麵上看堵住了官員利用職工股進行腐敗的漏洞,但是套用後世網絡上常見的一句話說就是“然並卵”。職工股消失以後,華夏資本市場很快又出現了一根名為“股權激勵”利益的輸送管道,給股市腐敗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