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童年的記憶
周曉龍的老家邯縣是邯江市下轄的唯一的一個縣。
前清的時候,邯江三縣以邯縣為首,邯江之名就來自於邯縣的“邯”字。辛亥革命時期,邯江地區起義的第一槍是在崇元縣打響的,當時的邯江革命軍政分府就設在崇元縣衙。從那以後,就以崇元縣為市區所在地一直延續至今,邯縣成了郊縣以農業為主。
改革開放初期,邯縣人抓住了農村社辦企業大發展的時機,邯縣的鄉鎮企業很是風光了一段時期,曾經一度榮登華夏經濟百強縣之首,號稱“天下第一縣”。
另外兩個縣級市相對距離市區較遠,而邯縣是最靠近市區的縣域。邯縣的城鎮化發展步伐也很快,周曉龍家所在的東湖塘村,由於處於邯縣和崇元區之間,事實上已經成了市區延伸的一部分了。
周曉龍這一路從火車站坐車回來,公交車就直接開到了家門口。下車之後,卻發現他竟然認不出家在哪兒了。
他記得離家的時候,這條大馬路才剛剛動工,可現在已經變成了車水馬龍的一條主幹道了。詢問了一個路人,他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看到眼前寫滿了拆字的這一片房子,他總算有些家的印象了。這也難怪,按照正常的時間軌跡,他隻是離家才半年多,但事實上卻多出了將近二十年的人生曆程。眼前的一切讓他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也很正常。
沿著綠樹成蔭的小路走回家,眼前這一片低矮的青磚灰瓦,讓他回想起小時候的那些事來。
周曉龍的父母早逝,從小他就跟著外婆生活。他還能記起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外婆抱著他去西瓜攤前撿拾那些吃西瓜的人吐到地上的瓜子,帶回家洗幹淨曬幹之後,坐在門前敲瓜子的場景。
暑假裏,就在這條小街上,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有一張竹匾,那不時傳來的“劈劈啪啪”的敲瓜子聲堪稱老城一景。
炎夏的樹蔭下,聽著蟬鳴,看著外婆敲瓜子是周曉龍最開心的時候。
將存著瓜子的小竹匾平放在骨牌凳上,一方鐵砧和和一把小榔頭就是唯一的工具。外婆伸出二根手指拈住瓜子豎立在鐵砧上,用小榔頭敲擊瓜子邊緣,用力恰到好處,隨著一聲脆響瓜子便成兩瓣。
外婆的技巧純熟,隨取隨敲,雙手靈動,快速無比,令人眼花。而周曉龍想要學著外婆的樣子敲瓜子,可往往不是力道小了敲不開,就是力氣大了瓜子可能粉碎,有時還會敲到手指頭。
每當他敲到手指的時候,外婆就會笑著幫他拭去眼淚,將他的小手指在嘴裏嘬一下。說來也怪了,被外婆嘬過的手指,紅腫立消也不會感到疼了。
暑假過去,那外婆敲瓜子所得的工費,竟可以幫周曉龍交上半年學雜費,有時還能多些錢給他買雙藍布球鞋或者書包什麼的。新學期穿著新鞋背著新書包上學時,內心的那種感覺,以周曉龍如今的上了大學的文化程度,也找不出一個恰當的詞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