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木人樁(1 / 2)

第141章 木人樁

在一旁看著整件事情經過的周曉龍,對這個銅錢倒是很感興趣。他隨即問道:“師父,這個銅錢是你門下弟子都有的嗎?我怎麼沒有?”

被周曉龍問住了的吳紀釗白了他一眼道:“你才練了多久!去打樁去……”

周曉龍被吳紀釗訓了一通之後,無奈地隻得走到院子一角的木人樁前去練打樁。

這木人樁是詠春拳中最特殊的一種訓練手段。據說是源自少林寺的木人巷,最初的木人巷是在一個走廊上擺了108個木人樁,這些木人擺出了108種進攻的姿勢,少林的和尚們每日就用這些木人訓練攻防技術。

後來南少林被毀,詠春始祖五枚師太依照108個木人的形態中,創建了木人樁。這個木人樁有三個胳膊、一條腿,可以實現原先的108個木人樁所演示的108個動作。

曾經有位武林強者說過:“我從不畏懼那種一下子就練會了10000種功夫的人,但我畏懼那種把一種功夫練了10000次的人。”

這位功夫高手的話語意味深長——任何武藝想要學到最高境界,除了苦練之外別無它途。隻有把擊打、踢踹練了成千上萬次,才能夠實現自已的意圖,將戰術運用自如。如果不這樣做,在戰鬥中一旦出現變數,就會變得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吳紀釗非常強調勤學苦練對徒弟們的反應能力的重要性。但僅僅依靠那些來回重複的動作,顯然並不能保證提高防衛能力。所以他又將木人樁進行了一些新的改進。

按照木人樁原本的形態應該是上麵三根下麵一根,分別對應著三道拳路一條腿法。可吳紀釗家的木人樁卻是四根粗如兒臂的彈簧束。這些彈簧束是用拇指粗的彈簧紮在一起組成的。

在傳統的少林功夫中,和木人樁硬碰硬是為了訓練人們的力量,以備應戰。如今還有很多武術流派都依然熱衷於此,但詠春拳卻獨辟蹊徑地用木人樁來訓練防守的反應能力。

在專注防衛的詠春拳師眼中,減弱敵人的進攻的能力比攻擊對方更重要,尤其是麵對那些強大的對手時。對於那些必須對付一個比自己高或壯的人,還有那些想要訓練自己的防禦能力的人。

“避免以力對力,這是詠春的基本原則。而正確的角度和平衡點,出拳的準確、及時、靈活,以及打擊的位置、速度和力量這些都是在基本拳法之上,你們練習的時候必須專注的地方。”周曉龍在練打樁的時候,吳紀釗就在一旁針對著他的練習對項震說道。

這些話項震在跟隨裘四練功的時候,都沒聽到過。裘四一向都是教了他練習的方法之後,就讓項震自己練,很少會有針對性的指點,按照他的說法,練武靠自己的悟性。

而今天項震一邊看著周曉龍練習一邊聽著吳紀釗的講解,感覺受益非常之大,甚至強於他以往一兩年所悟出的道理。漸漸地他的眼神看著周曉龍的動作,耳中聽著吳紀釗的話,整個人都沉湎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