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潛在的威脅
“周曉龍,我聽說你把外婆都接來了,是不是以後就不打算回邯江了啊?”在咖啡館坐下之後,席小絹原本還想套幾句近乎,可沒想到她剛開口就被周曉龍打斷了。
周曉龍很清楚她和黎昭陽今天來找他的目的,所以也沒心思和她兜圈子:“你和黎先生今天來是為了BBQ的事情吧?我記得上次說過了,這個軟件我們沒打算賣……”
“周先生,我知道你並不打算出售這個軟件。而我也隻是想投資而已,我們可以合作的。做風投……如何?”黎昭陽聽到周曉龍的話,立刻接口道。
風投這個概念事實上在很早就已經進入華夏了,華夏第一家風投企業就是由國家科委和華夏人民銀行雙重領導和控股的華夏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這家公司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
當初成立這家公司的目的是為了使科技研究成果不能迅速有效地轉化為商品,使之產生經濟效益。
但在實際的運作中,這個官方的風投公司投資的項目,實際的科研成果轉化效果並不理想,體製和資金依然是阻礙技術成果轉化的根本原因。
就目前而言為華夏民眾所知的風投案例也大多是來自海外的風投,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四通利方和SOHOO引入海外風投的案例了。
眾所周知,1997年堪稱為華夏的互聯網元年。在這一年,有三個名字將永遠載入華夏互聯網的史冊,三大門戶網站SOHOO、網易、四通利方(也就是浪潮網的前身)。
而在這三大門戶網站之中有兩家都是通過引入海外風投建立起來的。
1997年10月,29歲的軟件工程師汪誌聰成功地為四通利方公司引入650萬美元的國際風險投資,成為國內IT產業引進風險投資的首家企業。1998年夏天的法國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四通利方的體育論壇已經十分火爆,創造了日點擊率310萬次的訪問記錄,網站還拿到了18萬元的廣告收入。這為他日後將浪潮網打造為華夏影響力最大的第一新聞門戶網站奠定了基礎。
畢業於麻省理工的章兆揚1996年決定回國創業的時候,想要做網站,可以說當時的章兆揚甚至連做什麼樣的網站自己都不清楚,隻是寫了一份幾頁紙的計劃書就四處找投資。最終,他得到了著名的天使投資人麻省理工教授尼葛洛龐帝的資助。
22萬美金的資金給了一個沒有像樣計劃書的華夏年輕人,尼葛洛龐帝當時的一句話可謂膾炙人口“這筆錢是投資給未來的互聯網第一大國的!”
僅僅隻是看好華夏的互聯網發展,尼葛洛龐帝就敢投入巨資。這在華夏人心目中可以說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事情。華夏人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漸漸了解風險投資的。
黎昭陽原本還打算給周曉龍普及一下風險投資的概念,但沒想到周曉龍笑了笑說道:“我不得不說黎先生的眼光很老道,如果黎先生轉行專門做風投,也許會獲得很大成就的。不過……BBQ目前還沒有融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