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投資和融資
賀國強是潤迅通信創業之初就跟著鄭鋒打天下的老夥計。但最近幾年在公司裏,賀國強的地位漸漸地有所下降。鄭鋒比較重視那些從南港請來的職業經理人,在潤迅內部也漸漸形成了南港係和本地係兩大派係。
從總公司的副總到子公司的總經理,雖然工資待遇等方麵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從植物上來說畢竟還是有點弱化了。至少他在潤迅公司的那些部下,有些人提出辭職了,也有些倒向了另一位南港籍的副總翁國邦。
鄭鋒原本是想著賀國強是他的老部下,而且還是第一個提出PICQ項目的,由他來擔任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的易迅公司的總經理是最合適的。可他並不知道這樣的安排賀國強並沒有領會他的心意。
羅晉今天代表憶安集團來談合作,讓賀國強有了些新的想法。
“羅公子,你們憶安集團想要談合作,好像找錯人了吧?這事情你應該去找我們總公司的鄭總去談……我可沒有決定權的。”賀國強老謀深算地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透露出分毫,他一腳就把皮球踢到了鄭鋒哪兒去了。
羅晉笑了笑說道:“賀總太謙虛了,在潤迅公司誰不知道賀總可以當一半的家呢!而且這個PICQ的項目是易迅公司在運營,縣官不如現管……我們之前可以先就這個合作的事情先探討一下,等成熟了您再向鄭總請示也來得及的,不是嗎?”
賀國強也是個在商場上浸淫了二十幾年的老手了,聽羅晉這麼一說,倒也沒什麼異議。雖然他不說話,但羅晉也看出來了,賀國強對於雙方的合作並沒有任何排斥。有了這個基礎,後邊的談話就要順利的多了。
就在羅晉和賀國強談合作的時候,馬華恒在海州的尋求投資的情況並不順利。
他到海州之後,已經找了幾家做風投的公司了。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風投基本上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傳統投資公司。雖說他們的資金來源都是海外的投資基金或投資銀行。但是由於國內對於資金的監管,他們的投資並不能進入股市等融資市場。而對於實業的投資,這些海歸的留學生出身的投資經理說白了在風投這一行根本就是門外漢。
他們對於投資的概念,依舊局限在大型基建項目、國有企業等項目上。至於馬華恒這種新興產業由於風險太大,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在碰了幾次壁之後,馬華恒通過一個老同學的介紹和IDG的合夥人楊非聯係上了。
不過楊非目前並不在海州,他在燕京!
IDG的中文名稱是國際數據集團,是第一家進入華夏的阿國技術信息服務公司,同時也是進入華夏的第一家外國風險投資公司。1993年時,IDG投資2000萬美元,在海州創立了“華夏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基金”,後來更名為“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簡稱IDGVC。
IDGVC的成功離不開其背後七個合夥人的辛勤付出。IDGVC華南區辦事處並不大,十幾個工作人員就玩轉了以“億美元”為單位的各種投資項目。VC不是銷售產品的傳統行業,而是運用眼光賺錢的新興產業。作為IDGVC產品的“眼光”,主要來自於幾個合夥人的智慧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