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神股初現
周曉龍之所以能夠一次性拿出這兩百多萬的資金,倒也不是他搶了銀行,也沒中大獎。這筆錢其實是他在和白燕團隊在股市上玩貓捉老鼠遊戲時附帶獲利的一部分。
自從10月25日,憶安科技開始快速上漲,股市裏這支蟄伏已久的神股終於露出了猙獰的血盆大口了。
25號開始,股價從26元左右不停歇地上漲,已經漲到了37元了。雖然大多數的時候,漲幅都隻是接近漲停板而並未事實上漲停報收。但這些天連續不斷的上漲還是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的。
而憶安科技配合著股市的漲幅,也在不斷的發布著各種利好消息,除了投資的易迅公司已經立足於即時通訊軟件的頭把交椅之外,包括新型電動車、藍光DVD、IP網之外,憶安科技吹的最大的泡泡就是準備控股一個國家級創新科技投資公司。憶安將通過該公司發起設立三個投資基金,進而通過它們參與投資和發起設立一係列高科技產業公司,謀求產業化和上市。屆時,憶安科技將可以優先參與成熟的項目,使新的創業基金成為上市公司的虛擬研究院和產業孵化器,為上市公司提供發展動力。
這樣的高調炒作配合著股價的節節攀升又怎麼能不吸引股民的眼球呢?
但細細一分析,這些話題都是些鏡花水月的牛皮肥皂泡。
憶安科技的前身是錦興實業,憶安集團收購錦興實業借殼上市才搞出了憶安科技這個怪胎。錦興實業原先是做貨物倉儲、房地產物業管理的。折騰了幾年,每股淨虧損達0.85元。
資產重組後的憶安科技,一開始倒也像模像樣的把那些亂七八糟的負資產和低效業務進行分拆剝離。而且還以1530萬元收購萬燕,準備搞遠程視訊係統;投資1020萬元收購破產了的艾多,繼續搞VCD和SVCD生產,還宣稱要投入巨資上馬藍光DVD;投資華夏眼科信息網,據說這還是全國第一家,不過因為合作方式與實際控股方的理念差距,最後還是沒做起來。
9月份憶安科技又改變計劃,把投入到眼科信息網的資產提取出來轉移到輕型電動車項目,但這個項目也僅僅隻是出了幾部試驗性的產品,該研究課題的負責人馮桂隆教授對前途充滿信心,產品雖然還沒實際生產,但據說訂量卻相當可觀。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實質性地賺過一分錢。
這些前景美好的概念到現實之間是一條狹長的風險通道,虛空處無所不在,踏空一下就化作烏有。反過來把這些信息弄到股市來說,倒變得不那麼凝重了,在羅天成看來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炒作題材。
但很快這些本來很誘人的項目像一個個的氣泡一樣咕了聲就裂開了。很多項目都被證實和澄清憶安的投資基本上都沒有得到什麼好的回報,而羅天成和他的公關推手還在自彈自唱的吹噓著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
憶安科技1999年的中報顯示,每股利潤是0.11元,每股淨資產0.57元,就這麼一個淨資產才幾毛錢的東西,現在卻被炒到了三十多塊錢一股,成可真正的股市衝天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