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風順快遞(1 / 2)

第303章 風順快遞

華夏是個傳統的大一統的農業國,所以一直以來傳統商業也同樣沿襲著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式的經營理念。

就拿快遞行業來說,遍布全國的網點、通行全國的運輸網絡、一個大而全的企業架構……其實這就是國家郵政的翻版而已。

在周曉龍的心目中,這樣的企業遲早都是要被淘汰的。

“快遞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一個‘快’字,如果按照郵政的做法,分級分類獨家專營……一件包裹從鵬城運往燕京路上要走半個多月。這哪裏快的起來啊!”周曉龍吐槽了一番郵政快遞的弊端,陳帆和孟浩在一旁聽得深有同感。

他們都是外地的,家裏麵有時會給他們寄點東西,他們也會寄東西回去,郵政包裹的速度,他們可都是有親身體會的。

“上個學期暑假我想著要帶回家的東西太多,就寄了個包裹,結果我坐火車都到家一個星期了,我的包裹才到……”孟浩點了點頭說道。

陳帆雖然同意周曉龍的觀點,但他該怎麼做,周曉龍還是沒說啊?他不由得追問道:“那如果我們做的話該怎麼做呢?”

在不自覺之中,他已經把“我”這個字替換成了“我們”。這話倒也沒說錯,如果按照投資協議,不管是陳帆還是孟浩或者周曉龍都是股東,可不就是我們嗎!

周曉龍淡淡地笑了笑說道:“我們不要大而全,要專而精,這是企業必須遵守的法則,尤其現代科技經濟時代,科技在經濟建設、國民經濟、企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顯得尤為重要。總設計師不是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我們要是還走老路,那是不行的……”

目前全國各地都有同城快遞公司,這些公司的規模參差不齊,小一點隻有十幾個人,稍微大一點數百人。這些公司在同城快遞市場上和郵政競爭憑著企業規模小管理運營成本低等優勢迅速占領了市場,這一點是郵政和那些外國大型快遞企業無法做到的。

按照周曉龍的設想,陳帆創業的快遞公司從一開始就應該和這些快遞企業合作。通過他們的網絡進行快遞包裹“最後一公裏”的收件和寄遞。

周曉龍說完了第一步之後,陳帆眼前一亮。

他有些興奮地插了一句:“第二步就是在各個地區建立轉運中心……”

可話說完了之後,他又搖了搖頭說道:“那不是還要建立車隊嗎?各個轉運中心之間的運輸通過火車的話是可以解決的,但有些地方通過火車沒辦法轉運怎麼辦呢?”

“火車、汽車、甚至水運和空運,都可以解決的。這些都不需要我們去做……陳學長,你不能總想著把所有的事情都由你一家包辦了吧!合作!我們的經營理念核心就在於合作兩個字!”周曉龍笑著把問題的核心點了出來。

陳帆骨子裏就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鵬大做跑腿生意這幾年,他的商業頭腦也鍛煉出來了。被周曉龍這麼一說他立刻明白了,手撫著額頭恍然大悟道:“路上的運輸找專門的運輸公司合作,各地的收取件和寄遞由本地快遞公司去做,我們隻需要負責地區轉運中心的建設和整個快遞網絡的物流控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