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BLOG的伏筆
英文版的BBQ在海外的推廣,將避免在即時通訊領域和ICQ爭奪市場份額。轉而以音樂分享軟件的麵目出現,這是周曉龍擴展海外版圖的一個重要步驟。他相信憑著Q—Pod的熱銷,與之配套的BBQ—music一定會將BBQ英文版楔入ICQ的固有地盤。
當然,周曉龍的目的可不隻是讓BBQ僅僅作為一個音樂分享軟件。當海外的那些用戶在分享音樂的時候,發現這個軟件還包含著即時通訊、聊天、群組、遊戲分享等等一係列配套的服務時,一定會愛上這隻可愛的小海豚的!
這就是周曉龍策劃的“曲線救國”的市場拓展方案,對此宗梁也隻能是在一次感歎“周曉龍非凡人”了。
從認識這個小學弟開始,宗梁就一直在想,這小家夥的腦袋裏怎麼就會有那麼多的稀奇古怪的念頭,而這些別具一格的想法偏偏還真就是那麼有效而直接。
“對了!宗師兄,這回你去阿國的時候,可以考察一下他們的BLOG產業現狀,如果可能的話,順便拐帶一些技術人員回來……”準備離開的時候,周曉龍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他之前去阿國的時候,就曾經想要做這件事的,可後來碰到了安迪?羅賓就把這件事給忘了。
一般意義上來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是博客發展的萌芽階段,2000年至2006年左右是崛起階段。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網頁開始出現,其主要功能是羅列Web上新興的網站索引,這個頁麵從93年6月開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為止。
不過,這個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博客,更多的像是一個“網頁地址簿”。
從形式上說,1997年12月開始運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這個正式的名字。這時“博客——BLOG”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公眾的眼前。
而真正將“blog”這個詞彙定義的則是皮特?馬霍茲1999年命名的。1999年4、5月間皮特?馬霍茲在自己的主頁上貼出一個帖子:“我決定把weblog發音為wee’—blog,或者縮寫為‘blog’”。他當時隻是將這個詞彙些在了他的帖子之中,但後來大家在郵件中頻頻使用到這個詞彙,由此blog變成了動詞,後來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等的說法。
博客真正開始引人注目始於1998年阿國的德拉吉報道,德拉吉原本是一家禮品店老板,喜歡以當時的博客形式發布一些東西,當他得知克萊登總統與萊恩斯姬的緋聞被一家著名媒體封殺了後,他馬上在自己的博客上發布了這一消息,這篇博客猶如一個重磅炸彈引發了阿國朝野的震驚,最終造就了阿國曆史上著名的“總統拉鏈門”時間。
華夏的博客發展相對來說就比較滯後了,根據雲互聯網行業的一條潛規則定律——華夏互聯網與阿國互聯網的新鮮距離是9個月。如今阿國的博客產業還沒有真正開始興盛起來,華夏國內當然就更沒人會預見到今後博客自媒體的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