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網絡文學的“泡菜”(1 / 2)

第331章 網絡文學的“泡菜”

隨著兩岸圖書出版界的交流、合作的日益頻繁與版權貿易的不斷擴大,台島出版商越來越意識到大陸是最大的華文圖書市場。闞培明和海峽文化公司簽訂《誅仙》簡體版授權協議也正是看中了這個市場。可沒想到出師未捷就遇到了“盜版事件”。

不過正所謂“福之禍所依,禍之為福所寄”,原本闞培明隻是想以誠懇地認錯道歉,先取得對方的諒解,然後等雙發加深了了解之後,再提出進一步的合作,沒想到周曉龍這邊就直接提出想要和王冠出版社達成長期合作協議的意向了。

不過事後想想,闞培明倒也不覺得這樣的事情有什麼問題。很顯然,荔園文學網現在隻是靠著天時地利擁有了大量的原創網絡文學作品,他們也在尋求盈利模式的突破,畢竟僅僅靠有限的網絡廣告是無法長期堅持下去的。這同樣也是新興的互聯網產業共同的問題。

在初期靠著吸引眼球換取的投資,必須在尋找到盈利模式之後,才能有效的將這種新興產業穩定下來,也才能夠做得長遠。

對於現在的原創網絡文學來說,和傳統的出版業對接才是正確之道。但大陸在政策方麵的一些局限使得網絡文學作品有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就好像《誅仙》這樣的作品,柳凝找到內地出版社推介尋求出版,卻被拒之門外。而當王冠出版社出版了繁體版之後,很輕易地就有海峽文化找上門尋求代理出版簡體版本。

這其實就是周曉龍之前開玩笑所說的“出口轉內銷”模式。

而海峽對岸的王冠出版社也正是從台島圖書市場的特點看到兩岸圖書交流合作的廣闊前景,他認為台島圖書出版業的競爭太激烈了。台島現在登記的出版社有將近8000家,一年出版的新書大概有4萬多種,而台島的人口是2300萬,很難消化大量產出的圖書產品。

最大的華文市場還是在祖國大陸,這裏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閱讀量。台島出版業要尋求突破地域限製,大陸市場無疑是最理想的,未來兩岸圖書合作出版一定會在良性循環中不斷擴大。

荔園文學網和王冠出版社之間的合作可謂是“一拍即合”。在談妥了合作意向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隻需要雙方在細節上進行磋商了,而這些事務就該由柳凝和闞培明去討價還價了。

除了這份長期合作協議之外,周曉龍還送了一份大禮給闞培明——“寄賣銷售”模式。

“你們出版社可以和實體書店簽訂寄賣合同,規定上架書籍屬出版社所有,書店隻負責展示,並結清售出貨款。出版社方麵需要精確評估書籍印量,以便降低庫存壓力;而書店不必賣斷書籍,這樣可自由陳列更多品項,但書店也應該開放出版業者查詢確切銷量的信息平台,針對不同規模的出版社提供適當交易模式。”

按照周曉龍的記憶,這種全新的銷售模式應該是在2003年由金石堂、遠流等出版社推出的。一經出現立刻引起了台島出版界的關注,很快就形成了產銷新秩序,甚至對大陸出版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