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大眾淘和Q支付
當何鴻燦情緒穩定下來之後,他高興地對周曉龍說出了他的想法。
“我們可以讓買家先把錢彙入我們的保管賬戶,等他收到貨之後,確認無誤了。我們再把錢付給賣家。這就相當於我們作為買賣雙方的中間人……五哥,你覺得這個主意行不行?”何鴻燦說完之後還是有些忐忑。他雖然已經考慮過這種交易方式的可行性了。但出於周曉龍的信任,他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權威”的認可的。
此刻的何鴻燦就像一個交完卷的考生,正在期待著最終評分的到來。
周曉龍很清楚何鴻燦的心態,當然他也很佩服何鴻燦的創新思維。能夠想到這個方式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這其實就是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商業交易模式逐漸的受到來自互聯網創新的挑戰。原本在線下交易的時候,買賣雙方都是麵對麵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沒有網絡交易中出現的給了錢拿不到貨,或給了貨拿不到錢的問題。現金交易之外刷卡交易可以通過銀行轉賬來實現,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安全的。
但網絡交易的特性就使得買賣雙方實際上是隔空交流的,貨物的轉移和貨款的支付都需要通過網絡來實現。
1998年11月12日,由燕京市政府與央行、信息產業部、國家內貿局等中央部委共同發起的首都電子商務工程正式啟動,確定“首都電子商城”也就是“首信易支付”的前身作為網上交易與支付中介的示範平台。
“首信易支付”自1999年3月開始運行,是華夏首家實現跨銀行跨地域提供多種銀行卡在線交易的網上支付服務平台。
也就是說第三方支付的概念早就提出來了。不過“首信易”是和銀行全方位合作的,雖然也是第三方的中介機構,但他們對交易雙方的資質審核等各方麵要求都比較高。以首信易的門檻高度,普通的個人賣家和個人買家想要通過這個平台結算也是很難的。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國外的平台,各自的經營模式也都不太一樣。至少目前來說在華夏國內能夠為普通網民提供支付業務的平台尚未出現。
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支付寶要到2004年才會正式成立。在淘客建立之初,交易還是通過網銀來實現的。
而何鴻燦現在想到的“中間人支付方式”基本就是支付寶第三方支付的雛形了。隻是這個雛形還不是很完善。
周曉龍想了想之後問道:“那如果買家拿到東西之後,認為買的東西不值那麼多,主觀的認為賣家虛假宣傳,怎麼辦呢?退貨?賣家要是不同意呢?雙方爭執之下,作為中間人的網站該如何處理呢?”
何鴻燦對這個問題有過考慮,隨即回答道:“既然是爭議,那我們可以參照爭議基本的解決方法來實施仲裁,網站是中間人,賣家和買家都可以針對自己的主張提出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