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是機會還是坑?(1 / 2)

第456章 是機會還是坑?

自從1986年,交通銀行組建保險業務部正式打破了華夏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壟斷的國內保險業態開始,隨著榮安保險、太平保險、新安保險、金泰保險等保險公司的成立,如今的華夏保險市場也已經進入了戰國時代。

華夏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國內保險業的發展更加迅速,保費總收入已經達到了兩千多億的規模,保險公司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5家。市場主體的大量增加引致保險市場集中度快速下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競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轉變。

從產品競爭格局看,壽險市場高度集中,意外險、健康險、車險市場競爭激烈。中資保險公司雖然還占據著絕對優勢,但外資保險公司的發展速度非常迅猛,中資公司麵臨著日益嚴峻的競爭挑戰。特別是在東部發達地區各種市場競爭尤為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規模越大、經營曆史越長的公司,經營效率越高,競爭力也更加強一點。

榮安保險公司成立於1988年,是我國第一家股份製的保險企業。雖然成立之初僅僅是一家地方性保險企業,但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成了國內僅次於華夏人保的第二大保險企業了。

所以說,在目前的競爭態勢下,榮安保險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國內其他保險公司的重視和關注。榮安保險和嶺南發展銀行合作推出了網絡支付保險平台之後,立刻在業內引起了一片熱議。

自從走出90年代初的衰退後,在新經濟的帶動下阿美利加經濟經曆了10年之久的高速擴張,大量趨利性資本的流入造成了投資需求過度膨脹信息產業過剩,直接導致了2000年底互聯網泡沫破裂。

2000年經濟突降,約占上市互聯網公司總數60%左右網絡公司停止營業。造成近萬餘人失業,全球互聯網寒氣逼人。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2000年成了網站的苦命年。在這種時候,榮安保險逆勢而行,選擇了互聯網支付平台作為保險業的拓展方向,自然會讓業內其他企業產生各種各樣的猜測。

有的說榮安保險是發現了互聯網經濟的新模式,傳統產業和互聯網相結合才是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有的說榮安保險這是在欲蓋彌彰給別人挖坑。

也有的說馬瑞奇這是想要通過互聯網領域轉移保監會要求榮安分業的壓力,等等這些言論莫衷一是,讓人們由衷眼花繚亂的感覺。

相對於榮安保險來說,成立於1996年的金泰保險,其規模和資曆就要小的多了。在互聯網產業寒風瑟瑟地時候,金泰保險投資部的那位經理,之前拒絕宗梁的合作提議也是很正常的。

可當金泰保險內部開會的時候,大家都提到榮安保險投資網絡支付平台的事情時,這位經理有些忐忑不安地提起了龍騰公司的合作項目。

汪毅夫對於龍騰公司和周曉龍的印象非常深,當他聽說龍騰公司曾經找上門來要和他們合作搞網絡支付平台的事情,立刻意識到這件事和榮安保險網絡支付平台的事情肯定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