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麵向未來的思考(1 / 2)

第458章 麵向未來的思考

汪毅夫和周曉龍的第一次會談,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周曉龍對汪毅夫介紹了整個Q支付平台的構想,又和汪毅夫聊了一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事情。在談及後者的時候,周曉龍著重的以榮安保險作為了例證。

榮安保險一直頂著保監會的壓力,堅持集團控股、統一管理前提下的分業模式。這個情況保險業內各大公司都是非常清楚的。對此,困惑不解的人有之、懷疑嘲笑的人有之,更多的則是斷言老馬最終還是會迫於壓力放棄的意見。

可今天周曉龍對汪毅夫說出這番話之後,汪毅夫心裏一下子變得有些迷茫了。作為一個對保險行業有著深刻研究的人,汪毅夫也很清楚,金融混業經營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

可華夏有華夏的特色,華夏和其他的西方國家在政治製度上就有著天壤之別。作為一個曾經的司局級幹部,汪毅夫是不會相信這種政治製度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和前蘇聯一樣轟然倒塌的。華夏特色的社會主義是華夏共和國發展崛起的必由之路。這一點是不可能改變的。

但目前的分業經營政策,會不會在短時間內就出現變化呢?這一點倒是挺讓人捉摸不透的。

華夏經濟的特點說到底還是兩代領導人確立的“實事求是”原則。“出了問題,不要怕想辦法解決才是上策,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規律”,這也是當初總設計師留下的至理名言。

一開始所有金融行業都統一歸人民銀行管轄,根本就沒有分業經營的概念。可這條路沒走多久就碰上了1992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的金融秩序混亂、金融市場失控的局麵。正是為了整頓金融市場秩序,93年才頒布了《關於金融體製改革的決定》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

可時間已經過去七八年了,現在的市場環境也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國家各方麵的政策也在逐漸完善。“混業經營”這是早晚的事情,這一點汪毅夫非常清楚。關鍵就是這個“早”到底有多早,“晚”又會晚到什麼時候?

馬瑞奇硬頂著上頭的壓力,這是人家的牛氣。汪毅夫自認沒有那個魄力和監管部門硬頂,而且金泰保險的實際情況也不可能讓他有那個條件去頂。

金泰保險是華夏第一家全國性股份製財產保險公司,由63家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發起設立。金泰的股東多為實力強、規模大、效益好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 覆蓋包括電力、 電子、機械、石油、化工、冶金、有色金屬、建築、建材、煤炭、船舶、航空、鐵路、運輸、森工、製藥、輕工、煙草、紡織、房地產、旅遊、貿易、物資、糧食儲運等30個行業。

汪毅夫自身在公司內的股份不超過5%,其中還包括了股份期權,說到底他隻是一個高級打工仔而已。這一點和馬瑞奇通過兩家公司秘密的控製著榮安保險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