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一位加拿大富商建這座劇院用了750,000元。

1962年,當時,它還算是這塊大陸上的最好的劇院之一,出售時要價215,000元。簡直不可思議!

建這座劇院的人叫浩斯若·馬洛克,是位年輕人。

他是富有而顯赫的老多倫多家族浩斯若和馬洛克兩家的後裔。浩斯若先輩曾在昆士頓高地戰役中率領部隊反擊美利堅軍隊。還有一位則靠從紐約進口藥品發了大財。加上利息,威廉姆·法斯若的財產達百萬元。

馬洛克家族在軍事、法律、政治(有一個是勇敢派的頭領)和製鐵業等方麵名利雙收。當威廉姆·馬洛克爵士,安大略省最高法院的法官,同浩斯若家族小姐結婚時,他們的兒子就繼承了這個顯赫的家族姓氏,浩斯若·馬洛克。浩斯若繼承了大筆錢財,在股票交易所買了個席位,很短的時間內,便使遺產增加了一倍。

浩斯若很喜歡劇院,尤其喜歡那座位於國王大街以舉辦音樂會為主的富麗堂皇的王後劇院。一天晚上,他因買不到在王後劇院上演的流行表演入場券而大發脾氣說,他再也不受這樣的汙辱了。他要在國王大街自己建一座表演王宮,該死的!並立即委托年輕建築師約翰·雷恩給他建一座“世界一流的劇院”。

這位生於貝爾法斯特長於多倫多的建築師簡直欣喜若狂。他十九歲在EcoledesBeaux藝術學院學習,一年前才回到多倫多。

他選的地點在一個100英尺寬,進深185英尺的地方,這裏原是加拿大學院板球場,後來他們移到了金英大路北邊,這裏就完了。

道爾酒店、聖安德魯斯長老會、代理總督官邸環立四周,同原來學校操場相連的四個街角分別被稱為“教育”、“立法”、“救世”、“詛咒”。

約翰·雷恩決定在這個名單上加一個最豪華劇院。

浩斯若·莫洛克斯告訴他:“為了完美,不惜一切代價,要用最好的材料。”

約翰·雷恩是這麼做的。

建這座新的皇家亞曆山大劇院(以國王艾迪華七世的妻子命名的)時,他先用鋼筋混凝土築了三十英寸厚的牆壁,外麵貼上石塊,再用櫻桃木、核桃木及橡木做嵌板。從法國運來真絲掛毯,從意大利進口上等大理石。從法國找來藝人燒鑄石膏中楣(他曾設計過所有的路易十六時代的木工活)。在巨大而精製的石膏園花窗上,掛了一個巨大的電子水晶枝形吊燈。由於當時歐洲流行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所以,雷恩喜歡在觀看廳和門口大廳采用法國複式房頂。

這個劇院的一切都相當精美,完美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但浩斯若·馬洛克要求的更無與倫比。所以,雷恩在劇院裏安裝了空氣調節裝置,這在北美劇院中是首家。冬天,新鮮的暖氣從鑄鐵鍋爐那邊傳送過來;夏天,一夥人把冰鏟入地下室一個巨大的水池中,然後,用強力吹風扇吸走冰上的冷氣,送到表演廳的觀眾席底下。因此,即使在悶熱的氣候裏,劇院也能把溫度保持在華氏65度。

雷恩還使皇家亞曆山大劇院成了北美第一家備有防火出口,在150秒內就能清場的疏散通道,樓頂還裝有容納12,900加侖水的巨大水箱。

這家劇院也是北美第一家采用懸壁梁原理進行骨架設計的劇院──去掉了原來支撐樓廳看台的所有不雅觀的柱子。

這種做法是劇院建築史上的一大改革。

劇院唯一沒有的是酒吧。應該說是茶室,不賣烈性酒。在1907年,劇院還是“多倫多豪華的標誌”。女士們甚至在中場休息時都不願意離開座位。

因此,揭幕之夜,在大幕拉開之前,人們一直站著歡呼。

當然包括浩若斯·馬洛克和約翰·雷恩。他們甚至向用皇家徽章裝飾過的大幕歡呼──這已得到亞曆山大王後本人的特許。

很多年來,連世界級大明星在此登台演出時,都要歡呼。

他們都喜歡這個劇院。愛爾喬森說:“這是唯一一家能使我的聲音聽起來比我想像的要好的劇院。”他父親曾給艾迪做過包皮手術。甚至美國最著名的脫衣舞女吉卜賽玫瑰·李(曾在《三分錢歌劇》中擔當主角)說:“亞曆山大劇院是我所知的最美、最令人愉快的劇院。如果劇院出了什麼事,會令我心碎的。”

然而,突然間,這座有名的、備受建築師、演員和公眾喜歡的劇院要賣掉了。

劇院的擁有者浩若斯·馬洛克聯合企業非常需要錢,所以,決定賣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