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戲劇博物館並非為處理劇院設施而開辦的唯一的新企業。
1963年,皇家亞曆山大修複後,我們的儲藏室裏突然間堆滿了從劇院裏清出來的東西──從數打為了給觀眾提供更大的伸腿空間而拆下的椅子到從舊皇家亞曆山大拆下的大門罩。
我們在店東麵的布盧爾街和布魯斯維克街交口還有份地產:耶爾50年代在那裏經營過塑料工廠。鑒於那地方的一部分已空下來,而我們又沒地方存放皇家亞曆山大劇院拆下來的東西,就把它們搬進工廠──改開了另一家有150座位的劇院。
我們把這個劇院叫“亞曆山大大雜院”,並以每晚20加元的價錢租給小型實驗劇組。這個小型劇院生意不錯。1966年參加安大略中心劇團比賽的12個劇目中,有六個都是在這裏首演的。
三年後,約翰.塞姆的新學校搬進來並接管了它,以後,這個劇院變得更具實驗性了。這所新學校始建於馬克漢姆街。但我兒子大衛決定擴充他的藝術畫廊時,就搬到了這所新學校的大樓裏,塞姆則把新學校遷到了“亞曆山大大雜院”。
雖然幾年前我們就放棄了控製權,但“亞曆山大大雜院”進行得仍很順利。當你在報紙上讀到老維多利亞是我們管的第二家劇院的說法時,請別相信,那不是事實。“亞曆山大大雜院”才是第二家。
我從中得到的教訓是:
你甚至可以用廢品建一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