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克湖野營(1 / 2)

特洛克湖野營

九月初的勞工節是長周末,共休息三天(本周六、日及下周一),來自台灣的曾先生和來自北京的張先生兩個家庭相約,帶孩子們去特洛克湖野營。曾家的二兒子慶楊和我的外孫埃倫是英文學校的同學,他邀請埃倫與他們前去,一共五個男孩,年齡在8-12歲之間。

埃倫的弟弟柏特(6歲)聽說哥哥要參加野營,而且看見慶楊來電話“談點事”後,埃倫在屋內走去走來,又在地板上打了一個鷂子翻身,一股興奮的勁兒。他忍不住對媽媽(二女兒)說:“我也要去野營!”媽媽說:“這次他們隻帶你哥哥去,你年紀小怕照顧不過來,等你爸爸出差回來我們再一起去吧!”柏特死活不依,放橫躺在地板上大哭,還用腳在地上打拍子發怒。我二女兒隻好打電話與曾家聯絡。曾家的女主人即是向日葵中學校的校長朱老師。電話上朱老師說:“因中途我要回來製定教學計劃,柏特年幼,怕照顧不過來,如他實在想去,不如你也一起去,這樣好照顧小孩。”我二女兒想:“我不上刀山,誰上刀山?”為了兒子的快樂,隻有“舍身愛子”了。她按朱老師電話所述,積極做好準備,決定參加野營。

關於野營,我們從未經曆過,可謂“一窮二白”。

柏特高興地陪著媽媽去商店購買帳篷。奇怪的是,四人住的帳篷120美元一頂,而六人住的大帳篷隻需80美元一頂。二女兒想,一年最多派上兩次用場,就采取“經濟”原則購置了大帳篷。又買了兩隻睡袋(埃倫已有)和墊在地上的野營暖墊、電筒、繩子等。想到露宿荒野,全靠野炊,怕有困難,就大量采購成品食物。如麵包、奶酪、野餐肉、飲料、水果等,還特意要我為他們製作了一盆四川涼麵。在製作過程中,我考慮到曾先生是台灣人,朱老師是上海人,張家夫婦是北京人,孩子們都是在美國出生,所以涼麵不可以太“四川”了,采取偏老美口味的“中西合璧式”。又帶一口箱子,內裝三人的換洗衣服、遊泳褲、毛巾等,再帶釣魚工具、自行車、滑板、沙灘椅,滿滿裝了一車。母子三人高高興興按時開車去朱老師家會合前往營地。

在加州野營需要事先申請。曾先生於半年前已提出申請,獲得特洛克湖邊一個野營點。從聖何塞出發,往東方向切換兩次高速路轉入地區公路,經兩小時半的車程即到達營地。特洛克湖屬州立公園,繞湖為茂密的原始森林大山,湖光山色,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公園管理處在湖邊開辟了50個宿營點,供遊客野營。每個宿營點設置有三件寶:一個大鐵爐供野炊用;一個有門而且密閉很嚴實的大鐵櫃用以儲存食品,(因夜間小動物在林中出沒會偷吃或破壞食品);一個長方形厚重結實的木桌和兩條長凳供進餐用。營地地麵經處理較為平坦開闊,便於搭建帳篷。在宿營點之間的適當地點,設有小型建築,其內設有帶抽水馬桶的廁所和投幣式淋浴設備的浴室。

到達目的地後,三家圍繞“三件寶”搭起自家的帳篷和安放好沙灘椅,又將車上的物品一一搬下整理就緒。

曾先生是一位美食家,為大家準備了一盆碼好味的烤肉,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去林中拾來幹樹枝。曾先生在爐子上架起鐵架,利用幹樹枝燒烤著備好的食料,烤肉的香氣四溢,令人讒得“流口水”!第一批烤肉出爐後,大家圍坐桌前用餐,吃肉、吃涼麵、喝飲料,談天說地,瀟灑快樂!沒有注意爐火過旺,將玉米烤糊了,隻好“唯有犧牲一部分,獲得全盤大豐收”了。

次日早餐後,朱老師返回學校去了。大家決定去徒步爬山,張家夫婦及我的二女兒都是從事IT行業的工程師,平時坐在電腦前時間過長,熱切希望出外做運動增強體質。六個孩子聽說要去爬山,不知有多高興,像脫韁的野馬,飛也似的奔向密林。熱愛烹調的曾先生要為大家做一席日本餐,故留守營地。臨行前他隻是說:“你們回來時順路拾點柴火回來!”一行九人沿一條小路上山,周圍都是參天大樹,地下有些野草野花,太陽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射下來,星光點點地在隊伍人影中閃亮,行至半山有一個小平台,在幾塊石頭上坐下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