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30章 不速之客(2 / 3)

齊蓁眼皮子抬都沒抬一下,說:

“玫瑰香露嗎?二十兩銀子一瓶。”

“剛剛那女人買不是十兩銀子嗎?你打量著在坑我?”

看著粉衣女人麵龐有些扭曲的模樣,齊蓁倒是緩緩笑開了,隻不過眼角眉梢都帶著一股子譏諷勁兒,原本齊蓁生了一張軟和討喜的臉,加上她身量生的小,看起來讓人不由小心仔細的護著。

但此時此刻卻全然不同,粉衣女子恨不得狠狠撕爛了玉顏坊老板娘的臉,氣的胸脯好像破舊的風箱一般,不斷上下起伏著,因為麵頰黝黑的緣故,雖然氣的狠了,但臉色依舊看不出漲紅來,隻是從她扭曲的臉頰能看出這位的心緒並不平靜。

“姑娘到底買不買?若是沒有銀子的話,還來脂粉鋪子做什麼?”

齊蓁說話本就不中聽,要是對待客人的話,她還能有點耐心,偏偏這粉衣女子明顯就是來找茬兒的,自己又何必給她留顏麵?

粉衣女人死死咬緊牙關,恨不得直接轉身離開,但一想起玉顏坊之中的脂粉,她深吸了一口氣,道:

“二十兩就二十兩,玫瑰香露、玫瑰香膏一樣一瓶。”

聽了粉衣女子的話,齊蓁眼中劃過一絲狡黠,她這玫瑰香露與香膏之中因為摻了‘引子’的緣故,的確能起到細嫩肌膚的功效,但因為‘引子’是她上輩子誤打誤撞給做出來的,根本不是古籍中的方子,即使粉衣女子把香膏跟香露買回去,也研究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而且西山上的玫瑰花在楊樹父子的照看下,長得極好,大片大片的生滿了整個山坡,不知能做出多少香露跟香膏,成本可能連一兩銀子都夠不上,現在碰上了這麼一個冤大頭,反手賺了更多。

看著粉衣女子心不甘情不願的從錢袋子裏掏出銀票,齊蓁才給她拿出兩隻巴掌大的瓷瓶兒,這瓷瓶兒倒是很費功夫,上頭繪著一隻活靈活現的彩蝶,翩翩起舞,看著十分生動。

粉衣女子死死握著那兩隻瓷瓶兒,恨恨的刮了齊蓁一眼,這才走出了玉顏坊。

等到人離開不久,玉顏坊中又來了幾位客人,不過這些客人可不是存心來找茬兒的,她們在試過玉顏坊的脂粉與香露之後,即便這裏麵的東西價格比別的脂粉鋪子貴出幾倍,但用起來效果卻十分明顯,隻有舍得花銀子,過了七八個月,臉上的皮膚就好像剝了殼兒的雞蛋似的,光滑柔嫩,讓人恨不得狠狠掐一把。

申時剛過,廉伯元帶著廉仲琪從外頭回來了。

這三年過去,廉伯元吃好喝好,營養也跟得上,身板兒竄出了不少,明明隻有十三歲,但卻比齊蓁還要高出一頭,五官輪廓已經隱隱有廉肅當年的影子了。

今日廉伯元正好不必去先生那兒,就帶著廉仲琪出門逛了逛,兩人大包小包的買了不少吃食回來,因為記得齊蓁喜歡吃榮安坊的酸梅子,廉仲琪還特地買回來了二兩,小臉上露出笑容,討好的將紙包給送到前頭。

這兩個孩子不愧是廉家的種,一個個讀書都不差,在學堂中每次小測,廉仲琪都是榜首,而廉伯元雖然早就不去學堂了,但能讓身為大儒的先生十分滿意,若是沒有真本事的話,也是無法蒙混過去的。

看著這兩個孩子,齊蓁心裏頭甭提有多驕傲了,直接走上前,拍了拍廉仲琪的腦袋,衝著兄弟倆問:

“我看你們在外麵也吃了不少,是不是今晚也不用吃孫氏做的雞豆花了?”

孫氏是蜀地人,對一些蜀地的菜色也熟悉的很,這雞豆花就是當地的名菜,所謂“吃雞不見雞,吃肉不見肉”說的就是這道雞豆花。聽起來是道素菜,但實際上工序繁複的很,先要用雞、棒骨跟火腿再加上其他的調料熬上一整日,熬出高湯,隔了一夜之後,再用細紗過濾了其中的油脂渣滓,隻要乳白色的精湯,之後再將生雞胸肉用刀背反複剁成雞茸,還得用豆粉勾兌,實在麻煩的很。

孫氏的婆家也什麼大戶人家,偏偏她的丈夫實在不是個東西,不過是個窮書生罷了,又一次去到員外家裏頭吃到了這道雞豆花,回來就逼著孫氏學做,不止失敗的多少次,孫氏這才學會,現在倒是便宜了齊蓁。

廉伯元不願意吃這些軟軟乎乎的東西,但廉仲琪卻砸吧砸吧嘴,一副口水都要流下來的模樣,這孩子今年不過九歲,比起已經長成了一副小大人模樣的廉伯元,現在才到齊蓁胸口的廉仲琪還生嫩的很。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晚飯,齊蓁隻吃了一小碗雞豆花,之後又灌了一碗豬蹄湯。

即使豬蹄早就燉的入口即化,十分香糯,但一連吃了三年,這東西再是美味,恐怕是個人也著不住,若不是為了豐盈胸口處的這兩團,齊蓁又何苦非要捏著鼻子硬往嘴裏頭灌豬蹄湯?

好在裏頭的豬蹄也有美容養顏的功效,齊蓁不吃這東西,孫氏知道了豬蹄的功效,也不敢給家裏的幾個男孩吃,她自己又舍不得浪費,跟著齊蓁這麼吃下來,三年之間也養的豐腴了不少,眼角的細紋消失了些,看著年輕許多。

再加上齊蓁每當做胭脂水的時候,總會剩下一些邊邊角角的東西,孫氏一股腦的都給收下了,時時塗抹在臉上身上,現在哪裏還有剛來玉顏坊那副幹瘦蒼老的模樣?看著好像是換了個人似的,明明已經過了三十了,但走在外麵說是二十四五都有人信。

孫氏清楚老板娘的性子,雖然齊蓁從來不為難她們母子,但孫氏卻不敢越了規矩,她跟兒子的賣身契還在老板娘手裏頭呢,一旦自己做事超過了老板娘的底線,恐怕她跟兒子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現在兒子能跟在小公子身邊做個書童,雖然讀書遠遠比不上小公子,但怎麼也比她這種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強多了,看著兒子越長越好,孫氏幹活也就更賣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