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沌沌的,不知是何年何月,不知是何地何鄉,隻是一片混沌。不知道過了多久,一陣強烈的亮光把李強從無意識的混沌狀態驚醒,眼睛有點不適應,還看不清東西,脖頭朝下似乎被人抓著腳脖子感覺很奇怪,忽然覺得不知道誰在他屁股上打了一下,真痛,李強張嘴就罵“哇...?”
怎麼回事,誰在哭?剛一張嘴想話,又是“哇”的一聲,兩隻手左右一陣抓撓,無意中看到自己的手盡然變成了嬰兒的手,再往下麵一看,還真是“嬰兒”,接著被人像抓狗一樣,抓著洗了澡,然後被一個大大的繈褓包了個嚴嚴實實。
第二,昨那個一直盯著他傻笑的,看不出多大年紀卻留著長胡子的人抱起李強來到一間大房子裏。房間裏很多人,那人這是他的兒子名字叫“董宇”房間裏的人紛紛稱讚家夥長得精神、名字取得好。至此李強才知道“李強”此人今後世間再也不存在了 ,世上多了個“董宇”。
既來之,則安之。這是董宇曆來的心性,要不然也不會在漁船上一幹好幾年都不挪地方,如今既然穿越回到了古代,有了重生一次的機會,為什麼不讓自己活得更充實一點呢?不知道那些“幫助”自己穿越的海盜們所在的南亞國家現在是個什麼樣子,有點期待啊。
幼時的董家少爺聰明,愛玩,有點愛捉弄人,長相還十分討喜,深得所有人的喜愛。
董家家境殷實,家裏的少爺已經到了要讀書識字的年紀了,董家老爺董鴻儒花重金請了縣城有名的啟蒙老師周先生到自家教授董宇,寶、大龍兩個家夥也一起被各家送到董宅上學識字,董家後院專門騰出一間大房子作為三個頑童的教師。
古代的幼兒啟蒙教育,可不是現在學裏好幾門功課,音樂美術體育都有。那時候隻是單調的讀書認字,趙古則的《童蒙習句》,王雲鳳的《學章句》就是當時最基本的啟蒙教材。過去老百姓中文盲率很高,能識字、會讀書的都是文化人。隻要稍微有點文化的都能成為啟蒙老師,過去有很多關於啟蒙老師的笑話。
不過,董鴻儒請來的這位先生顯然是有些真才實學的,最少他能瞪著眼睛看三個家夥讀書一個時辰不帶挪地方,那時的一個時辰可是兩個時呀。
對於這些最簡單的文言文董宇學起來倒是沒有難度。隻是對繁體字不太熟悉,雖然書上的很多字不認識,但是經過周先生的講解之後,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他還是能通下來的。至於背誦,憑他多年臨考前死記硬背的經驗也沒有絲毫難度。
寶、大龍兩個,就沒有他那麼幸運了,兩個家夥腦袋瓜還行,隻是這基礎和董宇比就一個上一個地下了。正因為如此,兩人自然也就成了周先生的重點教育對象,例如打手板、叫家長之類的事件更是家常便飯。和這兩個不良少年相比,董宇當然就是標準的才少年,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周先生很滿意董宇的學習進度,也就不介意在上課之餘和董宇探討一下人生。周先生是洪武十五年的秀才,多次考舉人未果,心灰意冷之下,隻好在縣城裏當一名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