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陰陽官文書說,他有朋友從勃林邦坐船到麻剌加用了十二天。根據他們的船況對比,董宇估計鄭和艦隊鼓起風帆,到達舊港的時間應該在十天以內。明朝的木帆船全用的是大橫帆,迎風角度調整方便,受風麵更大,船下還有長櫓助力,航速應該比普通的貨船快上許多,如果不是艦隊裏麵還編有華夏商會這樣的商船,速度還能提高不少。
今天已經是出海第七天了,根據測算路程,應該已經走了大半的路程。
天氣多雲,風力三四級,最多五六級,怎麼也超不過七八級。對於船員來說,這可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微風徐徐,往日毒辣的太陽躲在雲彩裏,再也不露麵了;空氣中也沒有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那種潮濕的緊張。船體破開碧藍色海麵,就像撩起了害羞的美人的麵紗,溫柔的海浪嘩嘩響著向兩邊蕩開。天空中的海鳥高聲鳴叫著、盤旋著,畏怯於下麵這支龐大的艦隊,卻遲遲不敢落下來。
船太多,動靜太大也不好。董宇坐到船舷邊釣魚,這幾天明顯收獲大減,大概是海裏的魚群也被突兀駛過的龐大船隊給驚到了。大海無邊際,魚兒們又何必非要到這片似乎有著未知危險的海域覓食呢?
抱著自己的毛竹魚竿,董宇坐在船邊的甲板上呆呆的出神,小翠蹲在他的旁麵,逗弄著桶裏唯一的一條的小魚,那是董宇今天整整一個上午的戰績。
傳令兵吳小七一溜小跑的過來了,“會長,剛剛瞭望台上的兄弟看見有兩條船靠近艦隊邊上了。”
這吳小七就是當初董宇第一次和張祖方、孫勇的錦帆賊接觸,到船上和董宇交涉的那名小水賊,模樣氣質很像阮小七的那位,後來也跟著張祖方投靠了董宇,張祖方壯烈犧牲之後,董宇見他機靈,又對他印象深刻,還有幾分好感,就把他調上了大商會號,提拔成了自己的傳令兵。
聽了吳小七的話,董宇心裏也有點納悶,還有船隻敢於靠近行進中的大明水師的?正常情況下,普通商船、貨船,見到這支規模龐大的艦隊第一反應應該是回避才對呀。其實這是董宇以己度人了,他的艦隊如果和鄭和的艦隊不認識,在海上猛一遇到,當然是要回避的。而其他的商船,隻要是正經做生意的,見到如此大規模的艦隊,隻要認識大明朝廷的旗幟,悄悄的跟上一段時間,也是正常得很,那樣做最起碼可以避開海盜,暫時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因為一般的海盜,是沒人敢明目張膽的招惹強大的大明寶船隊的,這片海域的海盜也太多了。另外,如果遇上個風暴之類的天災,有寶船隊在旁邊,也有個可以求助的對象不是。
這些董宇當然不會知道,知道這些的人,像那位陰陽官先生之類的一個也不在眼前,董宇的好奇心就像雨後的野草,唰唰的長起來了,“噌”的一下站起來,把魚竿往甲板上一扔,“小七,跟我看看去。”說完之後也不看小翠那驚訝的眼神,直接奔著主桅就跑過去了,瞭望台就設在最高主桅的頂端。
船上幾年的鍛煉,董宇現在已經是個全能選手了,大商會號上的所有工作他全都能勝任,爬個桅杆小意思。雙手一抓,腳一抬,噌,噌,噌,身子迅速升高。其實爬桅杆遠比爬樹簡單,因為桅杆打磨得很光滑,根本不用擔心有木刺紮手,上麵還有手抓腳蹬的地方,粗大的繩結、帆布上的撐杆都是最好的落腳點。危險主要來自船體隨著海浪的搖擺,爬桅杆的過程中身體經常被甩來甩去的,手一定要抓牢、腳一定要蹬實,高處的風也比較大,一個不小心,有被風吹下去的可能。這項工作要求膽大心細腦筋靈,以董宇的身手,每次去爬桅杆,還都會引起下麵人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