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臨檀州(1 / 2)

建衡十六年夏末,在豫昭王蕭奕洵駐紮離漠的半年後,長安突然接到了一份來自遼東的緊急軍情。

左丞沈鴻彬看到這份緊急軍情,立刻從淩煙閣趕往宮內覲見蕭祁。蕭祁一見急報,立馬召集左右丞和兵部尚書等重要大臣,共商對策。

這份如此緊急的軍情來自靖駐離漠與若伊邊境守將李元慤。

就在七月末,離漠大將宿伊集結十五萬大軍駐紮在離漠邊境平野城。李元慤認為,平野城正對靖朝最北的防線檀州,宿伊選擇將大軍駐紮在平野城,意圖就是吞取檀州,一旦檀州被貢獻,那麼離漠的軍隊就直接威脅到了靖朝北方軍事重鎮幽州。李元慤請命立刻增兵燕雲之地,以禦離漠大軍。

自六年前居峽穀一戰大敗,離漠第一將領宿伊整整五年在國內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為的就是重新集結兵力,攻打遼東,李元慤發來急報,邊關形勢必定十分緊急。

新任兵部尚書韓玉韜首先提出意見:“遼東一帶向來兵源充足,武州,新州,儒州皆可增兵檀州城,不出意外,兵力可達到七萬。再加上檀州守軍,估計可以達到十萬餘眾。隻是,這將領之人……”提到領兵之將,蕭祁和左右丞都麵露難色。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雖然兵力上,靖朝不輸離漠,但是將領方麵,卻著實捉襟見肘。宿伊號稱當世第一名將,當初能與龍靖楓糾纏八年之久,行軍作戰的水平非同一般,一般的將領對上宿伊,隻怕是沒有招架之力。

右丞許恒皺著眉,道:“龍帥死後,離漠邊境一直沒有強大的將領坐鎮。燕長清將軍鎮守雍穀關,百裏齊不知何時會反攻,自然不能調動。李元慤將軍位置特殊,也難以調任。”他思考良久,撫了撫自己有些發白的胡須,提議道:“依臣之見,唯有鎮國大將軍姚照珂能抵禦宿伊。”

蕭祁點點頭,姚照珂以前是龍靖楓麾下的副將,跟隨龍靖楓多年,對於宿伊的用兵特點自然是相當熟悉,這麼看來,姚照珂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韓玉韜也表示認同。

一直沒有說話的左丞沈鴻彬這時卻表達了否定的意見:“鎮國大將軍常年鎮守山海關,非最緊急之時,不得輕易調動。而且若是鎮國大將軍出動前往小小的檀州,必定會使離漠士氣高漲。而且離漠出動如此兵力,賀蘭若伊確沒有動靜,皇上不覺得奇怪嗎?”沈鴻彬心思縝密,深諳外交軍戰之事,他從一開始就發現了不對勁,所以他一直冷靜的分析利弊,他正色道“賀蘭若伊兩部此時皆處於隔岸觀火的狀態,若姚將軍離開山海關,若伊賀蘭得到消息,必定會認為我朝軍備不足,可用之將過少,到時候一起進攻。縱使我朝不懼二國,但是對於民生總是不好的。”

沈鴻彬的一番話點醒了眾人,蕭祁擰起了眉頭:“右丞的話有理,但是不動姚照珂,還能用誰?有資曆的有能力的將領幾乎都葬送在了居峽穀,年輕一輩的將領雖然有不少拔尖者,但是終歸敵不過宿伊老謀深算……”

談到居峽穀,眾人的神色一瞬間都沉重了起來,雖然居峽穀一戰,靖朝大獲全勝,使得離漠六年來都不敢騷擾靖朝邊界。但是這一仗,以龍靖楓為首,以及他手下幾位能征善戰的將領皆數戰死,靖朝也是也說不上是喜是憂。

許恒幽幽感歎了一聲:“若是龍靖楓還在,如今何須擔心?”

如果那個行軍之處幾乎所向披靡的男子仍然活著,縱使再來三個宿伊,靖朝又有何憂?

許恒的感歎牽動了三人的神思,蕭祁輕聲一歎:“那麼讓誰去支援檀州呢?”

三人皆不做聲,陷入了思考之中,良久,許恒才緩緩道:“不妨讓豫昭王一試。”

蕭祁微微意外:“洵兒?”

沈鴻彬隨後也附和:“豫昭王年前放棄江南一地,自請前往遼東,必是有報國之心,且豫昭王曾受教於龍靖楓,如今看來,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

蕭祁沉吟道:“洵兒有才自不必說,如此……”他停了停,仿佛下定了決心,下令道:“好!就讓豫昭王統帥七萬大軍增援檀州!”

命令下達到豫昭王府的時候,蕭奕洵正和秦婉詞逗著孩子。年初的時候,秦婉詞誕下一子,讓蕭奕洵高興地就像登上了雲霄,他給這個孩子取名蕭湛辰,意在日月星辰,湛冽清明。

小孩兒貪睡,蕭湛辰剛喂了乳母,便又懶洋洋的睡了過去。蕭奕洵見蕭湛辰睡覺及不安分,肥嘟嘟的小臉蛋,時而吮吸著自己的小手指,時而又握起白白胖胖的小拳頭在臉上撓一撓,實在是可愛極了,他忍不住親了蕭湛辰的臉頰幾下,卻又怕吵醒了孩子,著實疼愛到了骨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