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京察契機(1 / 2)

蕭城毅聽了溫子墨一番話,渾身仿佛又充斥起了力量,他忽然走到書房幾案之上,抽出一份信,遞給溫子墨,道:“你看。”

溫子墨抬眼看去,是江越的來信。蕭城毅冷靜了下來,對溫子墨道:“這是昨日江越的來信,明年便又到了三年一次的京察了。”他深深看著麵前的溫子墨,不由嘴角笑起。

三年一度的京察,是最重大的官吏考核,全國自吏部一下,無論在京又或是在地方,所有官員都要接受核查。以“四格”“八法”為升降標準。所為“四格”,包括守、政、才、年。每一格皆按所得成績判定,若得為一等,則必然升職。所謂“八法”即為:貪、酷、無為、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若有犯“八法”,則會降職,嚴重者甚至會被革職。

“王爺想要利用京察來安插自己的人?”溫子墨問道。京察是每三年全國官員調動,尤其是京城官員調動最大的事情,若能從中著手,勢必能更加壯大西平王的勢力。

“正是。”蕭城毅不由笑起,江越果然老到,京察之時隻要稍微控製一下,很多人都可以被調動,而且吏部考功司是自己的人,到時候必定能掩人耳目,不會讓人察覺分毫。

“江侍郎果然是老謀深算。”溫子墨慨然道,但是他卻也有憂慮:“京察由吏部主辦,但吏部尚書可是泰常年間的老臣,眼光毒辣,怕是會被他看出來吧。”

蕭城毅登時沉下了臉色。

吏部尚書在朝廷手握實權的官員之中僅僅次於左右丞相而已。長官全國官員的人事調動,真可謂是位高權重,有時也有“天官”之稱。

當上了吏部尚書,那可絕對是朝中的大紅人,手熱程度有時都要趕超左右丞相了。現今吏部尚書蘇普,起職於泰常二年,太宗一代,因為能力卓越,於建衡三年,授職吏部尚書。十幾年來,一清如水,無黨無偏,守正不阿。

蕭城毅不是沒想過要拉攏蘇普,但是他也確實是無可奈何。看蕭城毅無奈的神情,溫子墨也大概了解其中的情況。

當今朝堂,高官之中,有兩個人是出了名了清正剛廉,難以巴結。不過細分起來,一個是“不敢巴結”,另一個是“不能巴結”。

首先這個“不能巴結”的人,正是是能與鎮南王鬥氣數載的當今右丞許恒,許恒剛直,自不必說。但是性子也是過於執拗,過度恪守朝綱,對於貪汙弄權一事,不管你是誰,一碰到他的底線,立馬和你翻臉不認人。最令人樂道的便是許恒與鎮南王之間的誤解了,明理人都知道鎮南王的好意,但是許恒卻偏偏不領情,反而責怪鎮南王,一冷戰就是數載。好在後來因著雪涯郡主解詩一事,兩家得了契機,又加上晏親王從中周旋,和解一番,才使得幹戈化為玉帛。

不過連朝堂中人緣頗好的鎮南王也公然敵對多年,右丞許恒這性格也知朝堂公認的難盤,根本就是不能巴結的人。

而剩下的一個“不敢巴結”的就是這個吏部尚書蘇普了。蘇普雖然也清廉,但是他的性格卻不似許恒那般剛硬不知彎曲,而且還謙和帶人,對誰都是笑嘻嘻的。那麼為什麼蘇普就讓人不敢巴結呢?那是因為蘇普的來頭真是不一般。

泰常十二年爆發了靖朝開國以來最大的叛亂,丞相洛文卿聯合西南一帶的軍隊謀反,震驚朝野,史稱“洛華之亂”。因為這場叛變,太宗將與洛家有關係的能殺的都殺了,能發配的也一個都沒有放過,但是有一個歸順洛氏一族的人卻得到了高升,一下子提任吏部侍郎,這個人正是蘇普。

蘇普在泰常年間一直是丞相洛文卿的心腹,深得洛文卿的信任。但是誰知道,這個蘇普正是靖太宗蕭景琛安插在洛文卿身邊的人。蘇普的城府簡直隻能用可怕兩個字來形容了,他是太宗安置在洛文卿身邊的人,卻深得洛文卿的信任,以至於最後在洛文卿就要叛亂之時,果斷的向太宗揭露了這一事實,太宗才得以以雷霆之勢平定洛華之亂,所以說,在洛華之亂中,這第一的功臣應當是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