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浩受了了封賞,自是感激涕流,也有不少官員都向其表示祝賀。不過朝中的人更關注的卻是由誰來接替這個吏部尚書的位子。
吏部尚書乃六部之首,是朝中百官的首領,位同副相,權力之高,要遠高於其他五部尚書,如今這個重要的位子這麼空了下來,不少人都十分眼紅。沈鴻彬四個人對吏部尚書由誰來接任進行了商議。朝中確實有不少老臣能夠接替吏部尚書這個職位,隻不過最合適的人選卻輕易不能選出來。
幾番討論之下也沒拿出個什麼主意出來,反倒是最後豫昭王提出了一個人選,讓其他三人都沒了什麼異議。蕭奕洵思考了半天道:“不若就讓楊正清來做這個吏部尚書吧。”
楊正清,景帝蕭祁欽封的先帝的顧命大臣,曾代職左相一職,隻不過因為彈劾蕭城毅而獲罪,而後被釋放,後又因先帝病倒一事而被疑,再度獲罪。蕭城毅倒台之後,從刑部天牢中出來,至今仍在家中靜養。如今蕭奕洵再次提出了這個人選,倒是讓三人都仔細考慮了起來。
楊正清論資曆確實能夠擔得吏部尚書這個位子,再加上他也頗有才能,為人剛正清廉,正合吏部尚書這一要職。他受苦多年,幾番上下浮沉,如今重新任他以此重職,也算得上是對他的一種補償了。
所以,由楊正清來接任吏部尚書,其他三個人都沒有什麼異議。
蕭奕洵自己心裏也頗為滿意。因為,朝中勢力紛雜,他還不知道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牽扯,吏部尚書的位子極其重要,若是繼任的人正是自己那位暗中敵人的人,那麼自己可就危險了。蕭奕洵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就在朝政這一塊,吏部尚書這個位子,與其交給自己不知根底的人,倒不如就交給一個擺明了永久持中立,隻忠皇帝,誰也不偏幫的楞子來做。
再者,蕭奕洵也想了,既然是自己推薦得楊正清,楊正清必定會對自己多存一份感激之情,以後有什麼事情要處理起來也就少了那麼一份阻礙了。
隻不過,蕭奕洵卻還是看輕了楊正清。要說感激之情,楊正清對蕭奕洵確實有,但是對楊正清這個人來說,我謝你是一回事,其他的又是一回事,你要是要做什麼其他的事情我看不慣了,那我也不管,還是要抵著你。所以蕭奕洵沒想到,今天他推薦的這位剛正忠誠之士,以後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
長達一個月的京察在豫昭王的主持,左右相的輔佐下順利的完成了。這一次的京察不光剔除了蕭城毅的黨羽,而且蕭奕洵順帶的還將一些朝廷的“腐蝕蟻”一並剔除了,整個朝堂,似乎都有了一種煥然一新的氣象。不少官員這一次,也對豫昭王刮目相看。
豫昭王的如日中天引起了蕭容崢與蕭承哲的極度關注,雖然憑借著自己多年來隱忍操控在朝中集聚的雄厚的實力,這次京察,蕭容崢自己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但是這一次京察,蕭奕洵的迅速崛起卻讓他不得不感到一絲危險。首先,禁衛軍督查使韓千葉的複職就已經代表了蕭奕洵等同掌握了長安的禁軍,雖然對於禁軍,蕭容崢並不關注,因為他絕不可能會讓自己走到逼宮的那一條路,這種罵名,他不想擔。其次,便是吏部尚書的人選。一直以來,吏部尚書一直是由皇帝親自任命的,蘇普才幹過人,城府深沉,資曆深厚輕易動彈不得。杜君浩繼任之時,蕭文禹對其也多有保全,所以並不好下手。所以,如今杜君浩自己將這個位子拱手讓了出來,蕭容崢是不可能不心動的。
但是同時要說服三個人,又不能暴露自己,並不簡單。沈鴻彬本來就是一個老狐狸,蕭奕洵對自己現在也多有懷疑,所以他選擇了暫時的妥協。楊正清這個人,蕭容崢知道的清清楚楚,就是一根筋,唯忠皇上。選擇楊正清,蕭容崢知道這是蕭奕洵的無奈之選,而且,對於蕭奕洵的這個選擇,蕭容崢竟還有一分高興。他到底比蕭奕洵老謀深算,知道,楊正清絕不可能會買蕭奕洵的帳,而且蕭奕洵若是繼續這般強權下去,遲早有一天,楊正清會反站到蕭奕洵的對麵。蕭城毅便是最好的例子。所以,雖然自己沒有收益,蕭容崢也不覺得自己損失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