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鴻彬眸光森冷,隱隱含刀,看著其餘三人,一字一句道:“必須得殺雞儆猴,嚴厲處置此事!”
“如何處置?”當年蕭城毅推行納稅、水利兩件事的時候,蕭奕洵並未參與,如今事發,他才得知一二,從現在情況來看,他亦覺此事十分棘手,便出口相問。
“首先,這件事必須得從朝廷內部開始嚴查,將朝中主管司糧署的幾個官員全部革職查辦,再把各主要地區的司糧署官員也都革職查辦,先震懾地方一下,讓那些官員不敢輕易輕舉妄動。而且,必須要從中央調派欽差前往各主要地區去主持撤除司糧署的事情,而且,不知道現在各個地方官與富商富豪勾結的情況,必須要從朝廷裏找幾個強勢且與地方關聯較少的官員去辦。這江浙一帶便是重中之重,江浙的欽差人選,必須得好好商量決定才行。”他看其餘三人都點頭表示同意,便出口問道:“不知你們三位可有什麼好的人選。”
蕭容崢沉吟片刻,道:“朝中官員,與地方官員有沒有聯係這個不好說。所以,從長安調派欽差的話,不能調從地方過來的官員。而且,要強行撤銷司糧署, 在江浙那邊的壓力一定很大,不過如果江浙一帶都成功了,那麼其餘的地方也就容易了。所以,我覺得這派往江浙的欽差,身份地位一定要重,不然不足夠服眾。”
“身份地位重的人?”許恒想了想,便問:“王爺指的是皇室的成員?”
蕭容崢點頭道:“江浙的欽差,不妨就由恭順王蕭承哲來擔任吧,他是親王,地方官員不敢不給麵子,再加上恭順王品性好,在百姓中也多有孝名,讓他去安撫百姓,必然比一般官員效果要好得多。”
許恒撚了撚自己的胡須,點頭表示讚同:“若是如此,恭順王倒確實是一個好的人選。隻是,恭順王從未遠離過京城,一開始就給他這樣一個麻煩的事情,也不知恭順王爺吃不吃得消。”
沈鴻彬在一旁道:“若是定下了恭順王做這個欽差,可以從朝廷派幾個能幹的官員跟在恭順王爺身邊,提提醒什麼的。反正隻要控製住江浙一帶,其他都不是問題。況且,我們開朝不到五十年,官場民風尚且清廉,這些事情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
“如果你們三位都同意的話,那麼事情就這麼操辦下去。”蕭容崢看了看三人,最後將目光定格到一開始便出言很少的蕭奕洵身上,問:“奕洵,你的意思是什麼呢?”
蕭奕洵隻淡淡看了一眼,臉上劃過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他淡淡道:“關於民生方麵的事情,奕洵遠遠不如皇叔與兩位大人,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四人一拍即合,許恒便命令戶部開始著手辦起撤銷司糧署的事情了。
司糧署出了這麼大的問題,其實蕭容崢也是一早便預料到了。蕭城毅所說的司糧署與水利這件事情,在他看來,哪一件都成功不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司糧署漏洞實在是太大了,對於民生實在是害處良多。而且,蕭城毅在水利方麵推行的政策,蕭容崢也知道其中存在很大的問題,既然現在已經要撤掉司糧署了,他便想著不如將水利的事情一並停掉。
本來,在全國各地興修水利,對戶部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趁著蕭城毅剛剛倒台,各地原本依仗蕭城毅的勢力不敢輕舉妄動,此時叫停水利,是最佳的時機。所以他便又順勢對其他三個人提出將全國尚未修的堤壩工程全部停止。把戶部發放的銀子全部追回,充盈國庫。
可是這件事情卻不如司糧署一事來的一致,至少蕭奕洵並不同意蕭容崢的看法,蕭奕洵認為水利的事情在全國已經展開,突然停止修建堤壩,那麼那些已經準備投入的工程勢必會是極大的浪費。同時修建堤壩,一方麵可以給老百姓多一個謀生的方式,一來對於水患也確實有益處,所以,他並不同意蕭容崢突然大範圍叫停水利的看法。
而沈鴻彬與許恒也暫且持中立的態度,畢竟已經修建好的幾處水庫與大壩,確實在防範洪澇方麵起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泗河一帶,原本常年可能發生水災,這兩年因為修了水庫與大壩,情況的確好了許多。
蕭容崢一看這個情況,便知道這三個人很有可能是受了泗河、郴州水利工程的影響而忽視了其他地方的弊端,他本想再好言勸上一勸,說清利害。可是話到嘴邊,他卻突然改口道:“奕洵說的也有道理,雖然這樣戶部的壓力大了一些,不過若是能有利民生,這兩年國庫多扔些銀子,也是值得的。那麼,就照著奕洵的意思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