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六部九卿(下)(1 / 2)

沈鴻彬不動神色之間幫霍榮解了圍,許恒何等精明的一個人,一經沈鴻彬提醒,當即就明白了這次戶部是壓不住工部了,為了不讓霍榮惹上更多的麻煩,他也站了出來道:“兩部有疑問,大家站出來把話說清楚就好,不要動不動就劍拔弩張的,工部早些把情況說明不就好了。”稍微批評了一下工部之後,許恒又對霍榮道:“不過,既然是工部說的那個情況,今年的情況特殊一點,那麼這些賬單也是應該簽了的。太後娘娘意下如何?”

齊黛瑩沉默了片刻,而後道:“工部今年的支出實在是有些過多了,將近一千萬兩,實在是個大數目,這些賬單不能盲批,其中有多少水帳,還得要一筆筆的查清楚。河道的錢款雖說已經讓平北將軍去查了,但是我們在長安,也要盡自己的一份職責,不要事事想著韓將軍那邊解決僵局。至於皇陵和宮殿的事情,我朝自開朝以來太祖太宗就一直崇尚節儉,皇家的事務不要耗費太多了,宮殿的修繕規模也不要太大了,皇上還未及冠,等大婚封後那年再翻一翻新,現在不需要太急功近利。今年各處有災,皇家借鑒一些沒關係,先把百姓安撫好為真。工部的賬單,大部分要簽,實在不需要支出的,左右相你們也要把好關。”

本來沈鴻彬與許恒都是要對工部退讓一步的,卻沒料到齊黛瑩會有這樣的心胸與氣度,二人當場大為震撼,動容道:“太後娘娘聖明!”

李峪樹等人雖說有些不滿這個結果,但是齊黛瑩既然已經決定,他們也不好再繼續爭辯,以免亂了陣腳。

金簾之後,齊黛瑩又吩咐道:“工部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各位可還有什麼話要說?”

“臣還有話要說。”楊正清再度出聲,李峪樹等人心中暗罵,這個吏部尚書還想做什麼?連太後都已經下令讓工部讓步了,他怎麼還有話要說?

楊正清走到桌案旁,卻沒有翻閱工部的賬單,反而倒是去檢閱兵部的支出了,他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將兵部已經簽好的賬單全部理出,而後道:“去年兵部的預算是五百萬兩,而今年結算的時候,支出達到了七百萬兩,兵部也超支了兩百萬兩。這筆超支也著實不小,戶部怎麼這麼輕易的就簽了?”

霍榮:“……”沈鴻彬:“……”許恒:“……”段霖暉:“……”

四人心中幾乎都要噴薄而出一句話:“楊正清!你有沒有搞錯啊!你到底是站那邊啊!” 他,他竟然是衝著兵部來的!

如果可以的話,沈鴻彬很希望這個時候自己能夠扶住牆休息一下,千想萬想沒想到楊正清會來這麼一手,他不由苦笑,若是蕭奕洵知道自己當初極力推薦的人會給自己造成這麼大的麻煩,他會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不過後悔也沒用了,楊正清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堅持自己心中的正義與操持,絕不會因為別人的恩惠而轉變自己的立場,也正是這一點,當年的蕭祁會這樣倚重楊正清。

李峪樹等人先也是愣了一愣,沒反應過來,而後心中竟是大喜過望,正愁沒法子拿兵部開刀,沒想到這倒好,倒有個傻子給自己開了頭一槍。

禮部尚書最是個一針見血的人,見有人搭了一個翹板,他幹脆順勢而上,對韓玉韜道:“韓尚書,去年兵部超支了二百多萬兩,這些錢卻時一筆筆的用到正途上了?”

韓玉韜掃了曾宇雷一眼,冷聲道:“去年,遼東西北各有戰事,南部一帶又需要大量練軍,二百多萬兩的確運用在了正途,如果各位大人不信,一筆一筆的從並不查下去,絕不會有偏私。”

“當然,我不是在質疑這筆欠款的流向,我隻是想問,遼東和西北以往也有戰事,怎麼以往不會超支這麼多,偏偏今年就超支了二百多萬兩呢?”曾宇雷輕輕笑了笑,和剛剛麵對霍榮的態度全然不一樣。

韓玉韜一本正經地回答:“去年,遼東與離漠幾場大戰,損耗巨大,遼東邊境一帶的城池都需要修築,這些支出雖然比較散亂,但是確實也是分派在各個城池上的,查詢的手續雖然有些麻煩,但是卻筆筆都有記載。”韓玉韜將賬單全部推倒曾宇雷的麵前,一字一句道:“曾大人可以一筆一筆的查下去,看看有沒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