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遇刺真相(1 / 2)

蕭奕洵說完話之後,堂中一片安靜,幾乎隻聞屋外偶有的冬日寒風的聲音,眾人不知是何情況,隻見王妃目中含淚,王爺容色冷凝,誰也不敢說話。

分明是在屋中,分明很暖和,可是納蘭媛姬的手卻冰涼如冰,蕭奕洵手上溫暖的觸感隔著絲帕依舊清晰的傳遞到媛姬的手上,她隻低著頭,看他衣擺處掛著的白玉玉佩,旁邊配著一個算不得極為精致的平繡荷包……“你對我有情,媛姬。”他沉沉按住她冰涼的手,低語。

媛姬心中赧然,尋常人說出這樣的話,她定是要嘲笑此人妄自尊大、胡言亂語,可實際上她卻無法反駁他這沉沉的一語,分明是自己的情義,卻為何偏偏他比自己更加明白?

她猛地起身掙開那雙溫暖的手,低著頭也不看路就這麼衝了出去,也不管撞到了一旁侍女端著的銅盤,“哐啷啷”一通掉到了地上,水花四濺,驚得那婢子趕忙蹲下去撿起銅盤,對蕭奕洵道:“王爺恕罪。”

蕭奕洵直直看向納蘭媛姬離去的身影,眼裏平淡無波,隻對站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的柔安道:“你去服侍王妃吧,別叫她受涼了。”而後緩緩起身,自是負手離開了廳堂。

——————————————————————————————————

元光初年十二月中旬,遼東副帥林希筠派青年將領譚允墨押送刺客送至長安,途徑撫寧一帶忽然出現一批盜匪在暗中劫持,在譚允墨的帶領下,遼東禁軍擊退劫匪,繳獲一名匪首。譚允墨當場便覺此中有疑,押送刺客,打的都是遼東軍營的名號,就算你是天下第一的匪幫,也沒膽量去打劫朝廷的軍隊,何況這批部隊押送的還不是銀兩,因而譚允墨扣押匪首,並將匪首一並押送至長安。

刑部尚書畢燃與大理寺卿段霖暉共審刺客與匪首,那刺客起先仍舊一口咬定他是離漠之人,為宿伊元帥和二殿下納蘭冀報仇而來,而那匪首隻消稍稍一查,便能查出來曆,撫寧一帶臨近山海關,治安嚴謹,常年有精兵駐紮,從未有過匪幫敢在山海關下行凶,刑部向山海關一帶求證,才發現這個所謂的小型匪幫,竟然來自山海關軍隊內部。

這可著實讓人大吃一驚,身在長安的鎮國大將軍姚照珂得知此事,急忙趕去刑部參與會審,那匪首一見姚照珂,竟頓時慌了神,在姚照珂言辭逼問之下,一下子破綻百出,最終不得已吐露真相,言自己受安南將軍張萬達的命令帶一股親兵出手刺殺刺客。

這一來,眾人便都昏頭搭腦的,不知怎麼竟然冒出了這麼一個插曲,一個好好的安南將軍幹嘛偏要來刺殺一個小小的離漠刺客呢?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很快就意識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嚴重性,急忙上書四大輔政大臣告知情況,左右相及北淮王當即給出批文,不遺餘力,審出真相。畢燃一方麵安排匪首與刺客進行對峙,段霖暉則加急山海關取證,驗證匪首所言虛實。

喜愛匪首與刺客的對峙之後,刺客終於支撐不住,被逼出真相,可是他寧死也不肯指認張萬達,隻當庭破口大罵,極言匪首忘恩負義,奸臣之心。

山海關那邊還沒有得到消息,長安這裏就審出了結果,而這結果竟是這樣出人意料。

經過審理,才得知,原來連城騎重現天下之後,一時風光無二,盛名天下。安南將軍張萬達曾經也在遼東任職,當年居峽穀一戰,他被令率軍支援龍靖楓,卻沒想被大雨拖延了進程以至於趕到居峽穀的時候,龍靖楓已經戰死沙場。當年連城騎年少氣盛,因為龍靖楓的死而恨極了張萬達,林希筠更是放言此生必不再與張萬達往來。如今林希筠已成遼東新帥,無疑將來定會成為遼東主帥,就是接過姚照珂的衣缽也不是沒有可能,張萬達害怕林希筠得勢之後舊事重提,拿自己開刀立威,因而才對林希筠下了殺心。趕巧去年林希筠截殺離漠王子納蘭冀,擊退離漠大軍,他便想利用這個機會嫁禍離漠,同時也除去自己的隱患。

審出結果,眾人大為震驚,鎮國大將軍姚照珂當即進宮向太後齊黛瑩請罪,言自己未能教好下屬,竟讓下屬做出此等叛逆之事,懇請自降三等,以示罪責。但齊黛瑩卻好言安慰姚照珂,說鎮國大將軍年中的時候就因恭順王妃的婚事舉家回了長安,如今已有半年未曾回到山海關,張萬達的事情是他自己自掘墳墓,怎能讓鎮國大將軍為他承擔罪責?所以齊黛瑩下令暫不追究鎮國大將軍的罪責,而是先讓人去山海關押送張萬達回京候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