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長安見聞(1 / 2)

連皓月帶著離漠使團於九月二十日回到了離漠王城且柔,納蘭雋特意讓人在宮中擺了一場宴席為連皓月一行人接風。

燈火通亮,數十個大燈籠垂掛在大殿之上,輕歌曼舞,鼓樂齊鳴,熱鬧的竟像是過年一般。

連皓月頗得納蘭雋喜愛,宴中作為,竟和元府的位置擺在了一起,直接靠近納蘭雋,可見恩寵非凡。

納蘭雋笑道:“孤早就知道你和元襄關係好,今日你就坐在這裏吧。”

連皓月忙躬身道謝。

他剛從長安回來,明澈的眉目之間還有舟車勞頓的疲倦,不過他的精神倒是十分的好,輕攬酒杯,坐在席間,向著周圍眾人優雅地講述著靖朝的風土美景,洛陽的精致,歸鶴樓的秀雅,才子佳人的風情,長安城的巍峨與高貴……靖朝太後的雍容與優雅,臣子的幹練和沉著……每一句話都似乎讓人想到了遙遠長安城那鼎盛的風華。

出席宴會的人,已經少有去過長安的了,當初曾在羲朝為官的那一批老臣,也都所剩無幾了。

眾人皆被連皓月的述說吸引住了,那樣的長安應當是很多人羨慕向往的存在,竟連納蘭雋的神情中都有了一份驚羨,他長歎一聲:“孤竟未曾領略過那天境一般的美景,”他複而看向元家的作為,對元疏道:“孤想,在座的所有人中,也隻有老國公領略過長安之景了吧……”

元疏淡淡搖頭:“大王,老臣當年也不過是幼年孩童,哪裏還能記得那麼多,況且,當年的長安,是羲朝末年的長安,怎能比得上如今鼎盛輝煌的長安城呢?”

元疏心中長歎,羲朝末年,民生凋敝,哪裏會有這麼好的景致呢?

一想到,竟連元疏也能親身領略長安城的無上風華,納蘭雋更是感慨萬千。

印禎見眾人皆被連皓月所說的長安盛景吸引了過去,便舉杯對納蘭雋道:“大王何須如此羨慕?大王英明,治理我離漠,蒸蒸日上,我王城且柔也自有千秋鼎盛之日。”

印禎的話讓納蘭雋更加高興,他大笑道:“好,寧國公說得好,我離漠自當千秋鼎盛。”

納蘭雋興致如此高漲,隻讓群臣也莫要拘禮,一時之間,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印禎元庭等人本想給連皓月惹點麻煩刁難幾下,卻發現似乎長安一行之後,連皓月的性情沉穩大氣了不少,而納蘭雋也多青睞庇護,便忍住性子,不去碰這當紅之人。

而眾人給連皓月敬酒的就更多了,都拉著他讓他再說說靖朝的見聞風貌,在說到那歸鶴樓見聞的時候,連皓月將自己當成一位看客,把那龍家公子,秋家少主做東,豫昭王出的那首《念奴嬌》給拿了出來,他隻念了上闋,並說洛陽一眾才子名士都敗下掙來,諸位大臣倒可以試著對一對下闋。

納蘭雋素來也喜歡吟詩作對,便讓連皓月先莫要說出下闋,隻讓百官去對,若是對的好的,他重重有賞。

群臣之中不少有學識之人,聽得納蘭雋有重賞便都各自細細想了起來,而有些人自知財力不足,便也不去爭搶,隻對納蘭雋道:“素聞靖朝豫昭王文武雙全,武功方麵自不必說了,倒沒想到文采竟也如此斐然,大王也算是得了一個賢婿了。”

此人指的是九公主嫁給了豫昭王,那麼名義上來說,豫昭王也算是納蘭雋的女婿了。納蘭雋想起自己的女兒,又聽臣下這麼一說,更是開心,便問連皓月納蘭媛姬近況如何?

連皓月心中微微酸澀,卻還是麵露笑容回答公主一切都好,讓納蘭雋安心,納蘭雋放了心,看四下群臣還在思索,便笑道:“怎麼,對一首詞,這麼難?”他看了一圈,忽然看住坐在一旁的辰鈺,笑道:“辰鈺,在座之中,你文采最好,你來對對看。”

蕭玉辰自小與蕭奕洵一同長大,自己這個堂弟的文采究竟是個什麼水平他最清楚不過,長安年青一代之中,詩書長文以蕭奕洵為首,字畫丹青當右相長子許承恩最佳,而詞曲一方左相二子沈臨淵鮮逢敵手。

雖然蕭奕洵作詞的水平不如他寫的詩,但也足以讓很多人望塵莫及。這首詞,看得出來,蕭奕洵夾雜自身的哀情豪情,才情盡顯。況且一般以詞來說,下闋隻用筆用情皆要高於上闋,方能壓住陣腳,此詞上闋字詞考究,飽含深情,下闋要想再壓上闋談何容易?

蕭玉辰仔細想了想,淡淡搖了搖頭:“臣才疏學淺,對不出來。”看來,要想奪魁,那還真得請詞曲雙絕的沈臨淵出來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