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南院大王之母葉迦氏曾在中原長到十多歲年紀,對中原戲曲愛到了極點,說是如癡如醉亦不為過,一旦十幾日聽不到如其所意的唱腔,便會整人悶悶懨懨。南院大王待母至孝,嚴令府內各管事必以太妃玉體康健為念,若有差池,必作嚴懲。各覓管事為給太妃尋覓稱心唱伶,窮盡心思,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原雇請戲班。但最使這底下人難為得是,太妃品味眼界頗高,唱腔、扮相、身段無一不挑,泛泛伶人難達其意。
\t如此情形之下,樊隱嶽的到來,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t台上唱功身段極對口味,台下樣貌作派極得欣賞,歡喜異常地太妃百般熱情地把人挽留留在了府裏。茲此茶餘飯後,有了一處寄托,太妃鎮日笑口常開,管事們也都放下了一塊心事,不怕主子回府後再問失職之罪。上下盡歡,奉樊隱嶽為上賓。
\t但,好景不長,約摸七八日後,樊隱嶽清唱了一出《長生殿》後,出言辭行。
\t“好端端的,做什麼要走?”葉迦氏一聽,屬於羲國人多見的豐潤臉龐上的笑顏立時凝固,“難道是府裏的奴才們膽大包天,怠慢了小樊?”
\t“沒有,府裏的人對草民都很好。”
\t“當真都好?”
\t“當真都好,隻是……”
\t“隻是什麼呢?小樊你盡管說!”有錢難賣心頭好,這當兒,太妃做什麼也不肯放人就是了。
\t“草民畢竟隻是草民,太妃賞識,草民在貴府裏呆著,吃好穿好,怎樣都好,草民該心滿意足。但恕草民不知好歹,此時的草民在外人眼裏,和一樣供人戲耍的物件沒甚兩樣,。草民落魄到如今田地,傲氣雖無,傲骨猶存,不想為人所詬……”
\t“你真是不知好歹!”察管事開口痛叱,“你一個伶人,說白了就一個戲子,咱們太妃迂尊降貴準你伺候在跟前兒,是你天大的福分,你還講什麼……”
\t“察得明!”葉迦氏沉下了臉,“主子說話,有你說話的份兒麼?”
\t察管事惶恐恭首,“太妃……”
\t“你別和他計較,當奴才的當久了,總免不了些奴才習氣。”葉迦氏麵轉樊隱嶽,立時換了和藹麵顏。“小樊的戲能入人的心,本太妃聽了幾十年的戲,被戲打到心上還是頭一回。我留你,當真出於愛才之心。”
\t“草民明白。太妃若不嫌棄,草民今後常進府為太妃唱戲就是了。”
\t“既然可以常來,為何不能幹脆住下?你在這延定城裏,不就是孤單單一個人麼?把這府當成你的家不好麼?”
\t“草民自幼讀聖賢之書,識聖賢之禮,入梨園一行,雖被人歸類於下九流的行當,但以唱戲糊口營生,堂堂正正自食其力,不算悖離祖訓。但若呆在貴府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草民先過不了的是自己這一關。”
\t“唉,中原人向來最在乎一些蜚短流長,最怕那人言可畏。”葉迦氏搖首無奈,“不然,太妃出資為你建一個戲班子如何?你就管著調教擺弄,以後這府裏需要熱鬧時,也不必外請了……”本是隨口提來,說著說著,卻覺事有可行,遂轉首察管事,“察得明,這事交給你來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