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百官之首、首輔大臣可以將事情做到如何將臻完美之境?端看蘇相。
\t縱算那封由蘇親親自執筆寫給喪葬典儀總憲的書信,亦難成有力證物。信間全篇不見一字凶險,上半篇盡是有關操持鳳柩安棲大事的叮嚀,責其盡職盡責,不得疏怠,嚴把各關,以報皇恩。下半篇對陪葬器物細加吩咐,一一審點,登錄在冊,尤其箱裝物更需萬般小心。最末,也不過是對那隻黃梨木箱格外提點幾句。隱晦到極致,無痕到極致。
\t時過境遷,人證俱失,物證不力,本人又在天子跟前矢口不認……
\t這等情形,莫說是麵對一位一等朝廷大員,縱是普通百姓,也無法立案定罪。
\t但畢竟是有命案在嫌,依天曆律法,蘇夔暫停所有職權,羈足府門,禁離園戶。
\t實則,當地宮內搜出陳年舊屍之際,元熙帝已然心知肚明。雖證供不足,押後再審,但對蘇家的冷落已始展現。良親王在一夜之間收管了京城防務,五日內周邊兩省駐營總兵盡換麵目,十日內有兩部尚書、幾家侍郎上折請辭。
\t蘇氏門生親故皆受限囿,近黨羽支盡遭貶離。短短十天工夫,冠蓋雲集的丞相府門前,車冷馬稀,人跡罕至。
\t為此,楚遠漠尚向樊隱嶽感歎。幾何時,他也曾這般落魄。
\t——————————————————————————
\t俗語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t又有語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t說得便是蘇夔這等人物。
\t樊隱嶽仍執意為北院大王求良親王郡主為妻,良親王此時已無心無力,元熙帝未拒未允,事件懸置半空。有話來,不妨待太後壽宴過後再作定論。
\t這一天,樊隱嶽赴柳持謙之約到茶樓敘話,夥計端上新茶,方呷一口,雅間門動,進來他們都不曾想到一人。
\t“持謙,這事你不能不管呐,你的父王回來便把自己鎖在房裏,娘隻能指望你了……”
\t良親王正妃蘇觀心。樊隱嶽淡睨這位花冠錦袍的華貴婦人。這位婦人必定是在精心保養著自己罷,體態雖微呈豐腴,眼角已見淺跡,仍是豐肌皓眸,風韻楚楚。女為悅己者容,一個女人會如此努力地與歲月抗衡,不外是為了她的男人。不知這些年,有沒有女人再與她剮分那個男人?
\t十幾年裏,你讓她看著你如何討好你的側妃……鎮日以淚洗麵,長年憂鬱於胸……
\t突然間,她思起蘇夔怒斥良親王之語。說到底,她也隻是一個可憐女人,為了爭奪一個男人的寵愛,窮盡一生心思。當下,又成了一個為女兒奔走的無助母親。
\t“持謙,娘現在隻能指望你了,娘不能為難你去救外公,但詩琴是你的親姐姐,你要眼看著你的親姐姐嫁到那個遙遠異國,嫁給那個極不堪的男人麼?”
\t“持謙人微言輕,做不了什麼,您為何不去叫大哥走動……”
\t“持謙!”蘇氏淚眼婆挲。“你還在怪娘對不對?娘那時說那樣的話,是為了安撫你大哥和姐姐。就算娘當初的確抱過那樣的心思,但娘後來是真的疼了你的呀。娘在這幾年對你的疼,你感受不到麼?娘是真真正正把你當成自己生的來疼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