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八七(1 / 2)

\t朝堂百官,京城百姓,已忘記該如何保持淡定。

\t顯赫一時的蘇氏一族遭遇覆滅之災。

\t堂堂的良親王妃投案自首,坦承刺駕大罪。

\t良親王與誠親王刀兵相向。

\t這近來的事,也太過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一樁樁,一件件,哪一樁不是足以改變朝政格局的大事?哪一件不讓靠天吃飯的百姓膽顫心驚?盼隻盼,朝不變,天不變,日子不變呐。

\t“誠親王既有不軌之心,陷害忠良的事自然無甚稀奇,可奇怪得是,良親王妃乃主動投案,見沒有冤枉。既無冤枉,自然該按律法行事。各位大人為了攀附權勢,一味為良親王妃開脫,不覺得愧對聖人教誨,丟了讀書人的氣節麼?不覺有失道德廉恥麼?”

\t誠親王負案在逃,良親王重傷未愈,朝堂之上,皇上對兆郡王再三褒獎,為良親王深示擔憂。群臣見風使舵,交口讚揚起良親王的忠君愛國,並為良親王妃罪責做無罪開辯。自然,任何時候,世上都不乏正氣堅守者,駁斥之音擲地有聲。

\t“馮大人你這是說什麼話?你隻看得到良親王妃投案自首,怎沒有想過這極可能是出自誠親王的逼迫?以誠親王那等卑劣行徑,有什麼事做不出來?”

\t“這麼說,李大人你看到了良親王妃受人逼迫了?”

\t“你——”

\t元熙帝俯視殿下群臣,那一張張最多看了幾十年多少也有七八年的麵孔,每張麵孔之後所打的算計,有多少是為國?多為為君?多少為己?

\t誠親王敗若山倒,勢力盡去,為何心底隱憂非但未除,反有趨強之勢?症結到底出在了哪裏?

\t“有關良親王妃案,交由刑部主審,宗司府從旁監審,按律按法推進即可,無須多有異議。太子恃昱與恃謙留下,退朝罷。”

\t——————————————————————

\t“持謙,你實話告訴朕,你是否認為朕對誠親王的料理草率了?”元熙帝慢踱腳步,口中淡問。

\t柳持謙長身立定,俊臉沉肅,頷首道:“臣鬥膽說一句。臣認為,皇上確實是有些草率了。”

\t“說說你的見解。”

\t“誠親王得皇上倚重,平日為人處事確有張揚跋扈之處,但他不是一個蠢人,不會不知道他的榮華富貴來自於皇上的賜予。他手下除了東越府的高手,不見自己貼身力量的培植,足以說明他對皇上沒有任何防備之心,反之,亦說明他認為皇上不需要防備他。”

\t元熙帝眯眸不語。

\t柳恃昱聽得不以為然,“兆郡王此話怎麼說的?難道那些由其府內搜出的信件還是假的了?若是嫁禍,也不至於盡拿番邦進貢的藥水來寫!”

\t“臣隻是依據常理推斷,望請……”

\t“也許,你的常理才是道理。”元熙帝道。

\t“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