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小帥哥……”聽到這,我心裏一驚,不是我自作多情,是在這一屆的得主中要麼是女性,要麼年齡偏大,年齡比較小的男性得主隻有我一個,這也就難怪在趙阿姨說要介紹一位小帥哥的時候我會想到自己了。“他就是來自北京的張雲成”,趙阿姨一邊向大家介紹我,一邊向我走來。“雲成的眼神清澈而明亮,最打動我!”趙阿姨站在我的身旁向大家繼續介紹我。她對每個人第一感覺的描述多於她對這個人的書麵了解,也就是說,她對得主的介紹是用心在說,而非用腦在記。
記者會結束了,一整個上午下來,年輕人都會感到很累,更別說已經五十幾歲的趙阿姨了,可她一點倦意也沒有,仍然還是熱情洋溢地投入到下一個工作中。
趙阿姨在台灣一佛教組織擔任重要職務,經常參加活動。她懷有一顆大愛之心,對所有人都像是佛在看芸芸眾生,寬容而謙卑,她的心是柔軟的,看到正在承受苦難的人,她會動容,會舍盡所有去幫助;看到遭受打擊的人,她會痛心,會想盡辦法去幫他(她)走出陰影。趙阿姨就像佛一樣,在憐愛著這個世界上所有她能看到的生靈,也許是因為曾經與死神的擦肩,讓她更珍視生命的價值。她在用自己的每分每秒,一言一行活出生命該有的意義,我在心底裏真誠地祝福趙阿姨,希望她在為別人著想的同時,也別忘了關照自己。
說趙阿姨心懷大愛,是因為她關心的不僅僅是周圍的人,而更是整個世界。比如四川地震,冰島火山爆發,她都積極募集了捐款,給災區送去了最實際的幫助。趙阿姨在看每一個人的時候,都是相同的慈眉善目,而且越是弱小的,她越是會給予仰視的目光,在她眼裏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健康與殘疾,富有和貧窮,大家都是愛的孩子,她讓我們體會到的是:唯有心懷愛的力量,才能給大家,給自己帶來快樂!
3.故宮博物院的講解員
這次去台灣,有幸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並接受院長親自接見的高規格待遇。院長為我們安排了最資深的講解員為我們講解。這種待遇也隻有我們獲獎的得主們才有。我們每個人由工作人員戴上耳機,據說這樣,在一百米以內,我們都可以聽到講解員的聲音,而不會因為距離遠了聽不清楚,想得真周到啊!台北故宮展示的是藏品,真可謂件件精品啊,每一件都是國寶級的,通過講解員耐心地講解,我們了解了許多藏品背後的故事,更被講解員的敬業精神所感動。
參觀開始了,耳機裏一陣接通電流的幹擾聲,就像是半導體收音機找台的聲音。一陣哧啦聲過後,耳機裏傳來了講解員的聲音,“歡迎各位來到故宮博物院”,講解員的聲音非常好聽,就像林誌玲的聲音一樣甜美,讓人聽了如同聽音樂一般享受。聽見聲音,我以為她就在我們身邊,可前後一看,並不見她,這時才知道,這是耳機發揮了作用,於是笑了笑,心中更加感歎博物院工作人員的人性關懷。
我們十位得主和各自的家屬,再加上基金會、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全算下來也有三四十人。在這三四十人中,各自性格不同,閱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在觀賞文物的時間也就不同,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這就造成了人群的先後不一致。一部分先到,另一部分還在後麵,這時,講解員就給我們先到的講,等後到的人群過來後,再重複講一遍。她完全可以等人到齊了一起講,可是她為了滿足我們濃厚的求知欲,不惜辛苦自己,誰先到了給誰先講,不讓我們任何一個人等,我已經在耳機中聽到講解員氣喘籲籲的聲音!真該為這位可愛的講解員致以最熱烈的掌聲!
我們一直跟隨著這位講解員,她一身淡藍色製服,長發,在參觀一件瓷器文物的時候,她問大家:“大家有誰知道這個球體是怎麼放進去的?”說著,用右手食指指了指文物中間的一個白色瓷球。大家有說這樣放的,有說那樣放的,我覺得是燒過之後放裏麵的,很堅信,這時就想說,但怕聲音小,說了她也聽不見,所以就欲言又止,把想說的話又咽了回去。
“你想來說一說嗎?”
讓我沒想到的是,講解員主動來問我了,她一定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她用真誠的眼神看著我,微笑著鼓勵我。
“是燒過之後放進去的嗎?”憋在嗓子眼的話一下釋放了出去。
“這個可能大家都沒有想到,它是在燒之前就已經放在裏麵了。”答案公布了,這時講解員向我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我衝她笑了,雖然我的猜測是錯的,心裏卻暖暖的。
那天參觀了很多個館,前前後後,樓上樓下的,她帶領大家盡可能多地參觀這些珍貴的文物,讓人感覺不到她是在工作,這分明是和朋友在一起,真誠而盡興。她完全把這一切當成了自己的事,不是在用腦子工作,而是在用心做事。講解員早已不再完全是講解員,更是朋友,在參觀過程中,因為很多都是行動不方便的獲獎者,有坐輪椅的,有盲人,有聾啞人,這時她就來幫忙,一到上下坡時,講解員幫著推或在後麵拉著輪椅。有盲人,講解員就會領著她,把她慢慢地領到文物跟前,更加細致地為她描繪這件文物,給她舉例子打比方,盡可能地讓盲人有一個形象的概念。而到了聾啞人這裏,她們又會有啞語的講解員過來講解。她們真的沒有這樣的義務,她們完全可以按照日常的慣例,把我們當成每日數以萬計的普通遊客那樣,把自己的常態工作做完就好,真的沒有義務為我們做這麼多,想這麼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