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凰圖臨朝(1 / 2)

元武二年七月初四,皇後衛氏自南疆還朝,所攜珍寶價值連城,盡充國庫。國庫自此豐盈,撥官銀百萬以賑嶺南水患,加固大堤。同時開糧倉賑濟災民,皇後衛氏鳳駕親臨嶺南,主持修堤事宜,親捧羹湯送予災民。

自此,皇後衛氏聲望漸隆,竟有遙蓋少帝之勢。世人皆讚許其心懷天下子民,不辭辛勞輔佐幼帝,大小事宜皆親力親為,為後宮之楷模。

少帝亦感其賢德,禦賜封號為“明熙”,是為錦朝少帝之明後,取其光亮興盛之意。諭旨頒布後,最為得益的便是衛氏一族,自此一躍成為四大家族之首。

雖然四大家族在名義上尚存,但洛氏不登廟堂,高氏僅有瑾妃一息留存,再不複當初光華錦簇之態。如今放眼朝堂上下,便隻有淳於氏有能力與衛氏爭鋒。不過以淳於剛為首的淳於家眾人多為武官,雖手握兵權,在政事上卻無法與衛覃抗衡。正是因為這樣微妙的關係,衛氏和淳於氏才得以保持住平衡。

畢竟,對於衛覃和淳於剛來說,隻有彼此合作,才能保住自己在朝堂和軍中的地位。如今的局勢雖看起來明朗,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而已年滿十二歲的蕭允尚也漸漸成熟起來,學會利用衛氏和淳於氏來牽製兩位親王。衛琬看在眼裏,亦不得不感慨皇家無情,親叔侄之間有的不是親情,而是猜疑重重。

就她冷眼旁觀來看,蕭允尚似乎更側重於提防蕭承鈞。畢竟蕭杞風雖玲瓏八麵,但不像蕭承鈞那般軍功赫赫,近日來蕭允尚已經接二連三的觸及了蕭承鈞的底線,那就是兵權。

帝王榻旁怎容他人安睡?蕭承鈞和淳於暖河的聯姻,或許是最讓年輕的帝王忌憚的。所以他在利用衛覃牽製朝堂局勢的同時,甚至還有意拉攏蕭杞風,來打壓靖王。

而蕭承鈞的第一個孩子,便在初秋時降生了,是個男孩。蕭允尚親自賜名為蕭澤,是為靖王世子。隨著蕭澤的降生,蕭承鈞也主動辭去了一些軍務,在府中陪伴新生的小世子,連早朝也很少去了。

桓王蕭杞風近來倒是春風得意,被蕭允尚派去出使昌其國,竟與昌其國的善琳公主一見鍾情。昌其國地處錦朝與閼於的交界處,國力並不算強盛,不過是因為其地多礦產,所以才得以在與其他國家貿易往來的基礎上立國。

況且昌其國地處敵對的兩國邊界,反而得了一個有力的保障。倘若閼於要出兵攻占昌其,錦朝必定不會坐視不理,反之亦然。

但如今錦朝接二連三大敗閼於,閼於國又因為皇族內鬥而傷了元氣,所以昌其國主對於聯姻之事異常熱心。在蕭杞風出使歸來的半個月後,昌其國的婚貼就隨著善琳公主本人一起來了。

雖然錦朝地域廣博,但用於製造兵器的鐵礦錦朝並不多,還要仰仗從昌其國購買,所以蕭允尚對於此事也並無異議。婚事議成後,無異於是向天下宣告昌其國已經和錦朝結為盟友,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局麵。

自此,朝堂上的各方勢力此消彼長,達到了一定時間內的平衡。對於蕭允尚來說,這樣的局麵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短時間內不必憂心帝位有失,憂的卻是為了平衡兩位親王的勢力,讓衛氏和淳於氏一時坐大,將來恐怕又是心腹大患。

所以,對於衛琬和衛覃之間的結蒂,他雖然不至於推波助瀾,至少也是樂見其成的。對於衛琬在朝堂上培植勢力的舉動,他也並不反對。畢竟他能確定的一點是,倘若他失卻了皇位,衛琬的地位也勢必要一落千丈。

這一對年齡和身份都相差甚遠的帝後,雖然沒有夫妻間的相互扶持,至少也在朝政風雨中磨練出了一定的默契。蕭允尚每次上朝,必定有皇後衛氏陪伴身側。

起初有言官曾進諫此事,說是後宮女眷不得幹預朝政,皇帝如今公然允許皇後上朝,無疑是國之將亂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