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時光的流逝漫長又短促。元武三年的四月間,瑤支使臣遠道來訪,給平靜了許久的朝堂帶來了新的動蕩。
早在二月時,瑤支國已上表請求來訪,朝中眾臣對此意見不一,所以此事才耽擱到現在。當初蕭允尚登基時,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所以不曾邀請任何一國使臣前來觀禮。如今,瑤支國借口說是恭賀錦朝新帝登基,雖然來得晚了些,倒也是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前來出使的使臣是瑤支的二皇子和新任的國相績昌,這樣的使臣人選無疑顯示出了瑤支對與錦朝關係的重視程度。
而先於使臣而到的國書上也表達了瑤支希望和錦朝結盟的意思,朝中大部分臣子認為,借著瑤支示好的機會結盟,對於錦朝目前的形勢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衛琬卻無法那樣樂觀,當年涿郡一行,瑤支人曾假扮閼於人妄圖在錦朝造成內亂。彼時已有了那樣的心思,蕭允尚登基後的這兩年來瑤支也未曾朝賀過一次,如今忽然這般轉變了態度,委實讓人生疑。
不過對方這次執禮相待,錦朝自然是要大開歡迎之門。於是在四月初六那一日,瑤支的使臣如約抵達了皇城。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蕭允尚竟讓蕭承鈞前去迎接瑤支使臣。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在梳妝的衛琬手指一顫,青黛在眉尾處揚了一下,勾出一道淺淺痕跡。
紅鶯低呼了一聲,急忙跳起來要去打水替她擦去劃痕。畢竟今日是個大場麵,身為國母的衛琬是要上大妝的,這一眉描錯,恐怕要將整個妝容洗去重來,眼看時辰漸近,怕是要來不及了。
“不必了!”衛琬卻開口叫住了她,自己執起黛石,在另一邊的眉尾處也描了一下,眉線微微上揚。
從銅鏡中看去,平添了三分妖媚,紅鶯仍是覺得心有不妥,“娘娘,今日有異國使臣,這樣的妝怕是不妥,萬一皇上……”
皇後的妝容向來要以莊重為主,所以這樣的眉形,是衛琬從來沒有用過的。然而今日她聽得是蕭承鈞前去迎接使臣,便再也沒有在這樣的小事上下工夫的心情,隻命紅鶯拿了正紅朝服來穿戴了,便匆匆地往正殿去了。
容舒曾原原本本地告訴過她蕭承鈞與玲瓏公主的事,那麼,此番前來的瑤支二皇子,便是那親手殺了玲瓏的人!雖然蕭承鈞從前將仇恨隻放在了閼於人身上,但瑤支二皇子在那件事中,亦不是完全無辜。
蕭允尚派他前去迎接,究竟是無心之舉,還是對當年的事有所耳聞,才刻意試探之?
來不及多想,和著宮監的通報聲,衛琬已踏入了勤政殿。瑤支使臣雖還未到達,但蕭允尚和文武百官已然齊聚於此,嚴陣以待。蕭允尚並未坐在龍椅上,而是背對著門口負手而立,不知在想些什麼。
“臣妾參見皇上。”衛琬斂衽為禮,語聲輕揚。
“皇後來得正好,朕剛想讓趙玉去鳳池宮,你便來了。”蕭允尚輕笑道,回身牽著衛琬走上玉階。
待彼此都已坐定,蕭允尚才似不經意道:“靖王已經去朝華門迎接使臣了,不多時便會到了。”他的目光凝定在她的眉眼上,淡色的唇挑起傾斜的笑意,“你今日的妝容,倒是好生不同。”
衛琬淡然一笑,“若是有失莊重,臣妾可以回去改了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