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寒冷的冬天,一場驟然而至的災難,讓他一夜之間失去了兩位至愛的親人,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父母匆匆而去,沒有給他留下一點兒家產,隻留下無盡的悲傷和一堆沉重的債務。
前路茫茫的他,此時已無心也無力繼續讀書,背著最簡單的行囊,逃也似的來到了省城哈爾濱市。在一位老鄉的幫助下,他去建築工地,做了一個和泥的小工。那年他十七歲,高二還沒念完。
過早地體味著人情冷暖的他,整天沉著冰冷的臉,跟誰也不多說一句話,隻是拚命地幹活,讓極度的疲勞,來衝淡他內心難以形容的憂鬱。
那個好心的工頭老陳開導了他兩次,見他依然如故,仍不死心。那天收工後,他把他領到一家小店,先給他斟了一小杯白酒,然後,他拍拍他的肩膀:“阿維,像個男子漢,別把苦難都寫在臉上。你這麼年輕,還有好多好機會等著你呢。”
“我不需要你同情,我的眼淚你不懂。”他一揚脖,讓那杯辛辣的酒嗆得滿臉通紅。
“我不是在同情你,在這個城市裏,真正能照顧你的,也隻有自己。”老陳為他倒了一杯茶水。接著,給他講了自己那像小說一樣的坎坷遭遇。原以為自己就夠不幸的了,沒想到老陳比他還要不幸十倍,可他從未見飽經風霜的老陳憂鬱過。
他欽佩地敬了老陳一杯酒,老陳竟孩子似的笑了,他也露出了一抹微笑。
回到住地,他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意識到該好好地規劃規劃自己的未來了。
那天晚飯後,他從舊書攤上買了幾本減價的雜誌,悶頭蹲在屋角看了起來。其中辛欣寫的那篇的文章打動了他,他不禁又細細地讀了兩遍,當目光停在那文章後麵所附的通訊地址時,一個傾訴的渴望立刻在心頭強烈起來,他立刻伏在床頭給深圳的女孩辛欣寫了一封長信。
辛欣很快就回信了,她說她正讀高三,很高興結識他這個北方的筆友,她勸他趕緊回到學校去讀書,她願意幫他出學費。
素昧平生的她,肯認他這個灰頭土臉的打工仔,他就深感榮幸了,怎麼好意思讓她為他出錢讀書呢。他趕緊找了一個磁卡電話,謝謝她的好意,告訴她他會攢夠學費後再去讀書的。
她立刻急了,馬上讓他放下電話,隨後她打過來,她給他細心地分析抓住讀書時機的重要性,她說她現在的稿費就足夠他上學用的了,可以先算他借她的。他說他們剛剛認識,為什麼她就這麼信任他,對他這麼好?她說他們是朋友嘛,論年齡,她還是他的姐姐呢,姐姐幫助弟弟,那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嗎?如果他不聽她的話,她就不認他這個朋友了。
握著話筒,他已淚流滿麵,那是因為親人般溫暖的感動。
不久,辛欣的一千元彙款就郵到了。陪他從郵局取出錢,站在初春的陽光裏,老陳笑嗬嗬地叮囑他:“阿維,珍惜吧,別讓人家辛欣失望啊!”
於是,他結算完工錢,立刻回到縣城的一所中學補習班。幾個月沒摸課本了,原來基礎知識就比較差的他,學起來感覺更吃力了。可他知道自己必須得刻苦了,因為遠方還有一雙關注的目光呢,他不能辜負了辛欣的傾情關心啊。
得知他已走進課堂,辛欣高興地在信中鼓勵他——學習不會比蓋樓更難的,她相信他會像個男子漢,會把所有的困難踩在腳下的。她還叮囑他要講究學習方法,別過分省吃儉用,別忽視了身體,要注意勞逸結合……細心的她還在信中夾寄了許多郵票,告訴他有空時可以給她寫寫信,談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等等。
滿懷感激,他發瘋地投入了緊張的學習中,完全忘卻了辛欣那“勞逸結合”的勸告。終於身體承受不了,那天上午,他暈倒課堂上。休息了幾天後,他仍給自己定了一個超負荷的學習計劃,結果他再次因疲勞過度,再加上重感冒,得了嚴重的胸膜炎,在醫院裏整整躺了一個月,兩隻手背上布滿了點滴的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