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曉凡,今年28歲,在一所二流高中教曆史。正如我的名字一樣,我是個十分平凡的人。相貌平平,能力一般,出身普通,屬於那種扔在人堆裏就絕對找不出來的人。
如果真的要從我身上找出什麼特別處來的話,那就是我的“相親偏執症”。其實也不能怪我啊,你想
,我都已經28啦,可是還從來沒有談過戀愛。我經常這樣安慰自己,我隻是還沒有碰到合適的,咱得堅持寧缺毋濫的基本原則。但是好友經常打擊我說,其實你這樣情況的女人,傳統叫法是“老姑婆”,新潮一點的叫法是“剩女”。雖然在聽到這話的時候我狠狠地送了她幾個拳頭,但是心裏卻冒出了一股濃濃的連我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酸楚的感覺。仔細想想也真是,在男女比例如此不平衡的當代中國社會,我作為一個“珍稀雌性生物”卻沒有理所當然的成為廣大單身男同誌眼中的“香饃饃”,反而淪為了所謂的“剩女”,這怎能說不是一個奇恥大辱啊!
我很平凡,但是不代表我能夠忍受做一個“剩女”,所以在今年生日過後,我就開始了我的相親之旅,到如今已經持續了將近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裏麵,我深刻地認識到了這麼一個事實:世界上最厲害,臉皮最後的演說家非媒婆莫屬。她們完全可以去開個學習班,教政客們如何才能麵不改色地欺騙民眾。
第一次相親,媒婆A一臉眉飛色舞地告訴我,對方年輕有為,正經營著家族產業,可謂前途光明。我一聽,那叫一個激動,沒有想到第一次相親就能夠碰到一個條件如此好的,心想,莫非這是老天對我這幾年孤苦單身生活的補償?去到才知道,媒婆說話用字那叫一個精辟啊,從字麵上理解還真是完全符合對方的情況:對方家裏世世代代都是撿垃圾的,說的好聽點叫“垃圾回收個體戶”,如今他“子承父業“,“壟斷”了好幾個社區的垃圾回收業,前途確實夠“光明”對方今年27歲,比我還小,年紀上夠“年輕”,但是他皮膚黝黑,衣服也黝黑(估計是剛從垃圾堆裏下班,穿著工作服就趕過來了),時不時冒出幾下“憨笑”,這讓他看起來實在是像個三十多歲的農村大叔。於是本次相親以我的暴走而結束。
人雲:“凡事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這是絕對的真理啊。第二次相親,媒婆B一臉得色地告訴我對方可是在本市最牛的XX企業工作的啊,看著她那一臉的真誠,我想,這回總該是真的了吧。去到一看,很囧地發現,哦,沒錯,是在那大名鼎鼎的XX企業工作的,不過是個三十多歲的保潔員……這一次,我不由開始懷疑,我看起來真的有那麼差勁嗎?為什麼給我介紹的不是撿垃圾的就是掃地的啊……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騙,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暴走……終於,我麻木了,但是革命還是要繼續的。黨一直都教育我們,前路是艱辛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我始終都抱著這樣一個信仰:是金子就總會發光的,像我這樣的好女人也總有一天回嫁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