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說婚嫁2(1 / 3)

第二十章 說方言

蜀語考釋(近、現代為主,兼及當代)

世態語彙撒蔥花:猶之灌米湯,是當麵恭維的意思。

衝殼子:也是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的語彙謂說大話和誇口為“衝殼子”,更無邊際的為“衝天殼子”。

歪號、采兒:成都人把歪字念成歪字的上聲。采兒:字連念為一個字,是向你喝倒彩以惡意招呼你的意思。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柿子園:即今成都北校場地方。在一八九!年以前,是土娼麇集之處。十數年後,隻管地名已易,人事全非,但一提到土娼和賣淫事情,柿子園一詞猶在人口。人為自己作品中的四川方言寫了大量的注釋,極具學術價值和趣味性,本書編者特分門別類,加以彙總;此處的標題及分類標題均為編者所加。

碧遊宮:見舊小說《封神榜》。據說,是通天教主所住的地方。通天教主是有教無類的大神,在碧遊宮進出的,甚麼品類的東西都有。成都人便用這名詞來譏誚那些門禁不嚴賓客甚雜之所。

黃的、裝蟒吃象:“黃的”是“黃不酥酥的”省文,是門外漢的意思。“裝蟒吃象”是假裝糊塗的意思。兩者都是當時成都市井語,是不是從四川哥老會的術語而來,未曾查考。

強:在四川人的語言中念成“將官”、“將校”的將字音,意思是小孩不聽大人教訓,性子倔強。有的便寫成“強”字。

邛、蒲、大的刀刀客:邛、蒲、大,即邛州(今為邛崍縣)、蒲江縣、大邑縣三地的簡稱。三地大都多山區,人民向來強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者,便稱為刀刀客。

二郎腿:把一隻腿架到另一隻腿上,名為蹺二郎腿。這是四川人的語彙之一。

豚尾:清朝自征服漢族,曾下令改服製,凡男子都須照滿洲人打扮,將頭發剃去一轉,餘發編成辮子,拖於腦後。到光緒維新時,日本人首先譏諷那發辮為豚尾,一般誌士深恨清朝,遂也采用了這個名詞。

散談子:即開頑笑的意思,是四川人至今還在用的習用語。

言子:是成都人的語彙,所包甚廣,凡方語、土語、諺語、歇後語、某一些術語,都叫言子。

撿頭:音欺。撿?頭,即撿便宜的意思。古人出喪時,除用一具紙紮大鬼叫方相的導於前外,還要用米麥粉做成一些鬼頭模樣的東西,撒於道上,與方相作用一樣,謂能避邪。這就叫?頭。使人撿食之。後世雖無此舉,但名詞卻流傳下來了。

伸抖:豐姿出眾的意思,有時叫做伸展。是四川尤其川西一帶的習用語。

蘇氣:四川人習用語言中,凡是稱道一個人的態度大方,打扮漂亮,都叫做蘇氣。蘇是蘇州,氣是氣象。與此相反的叫做土氣,苕氣,或土頭土腦。?子:?,音姬,字書收有此字,解雲,將男作女。別處人說成都盜叫做兔子,或名兔崽。亦即文言之孌童。在清朝統治時期,四川各地此風甚盛,即在辛亥革命以後,此風猶未泯滅。在成都,?子一稱相公,專門幹此業的,稱為“吃相公飯的”,省言之,為“吃相飯的”。有人穿鑿一點,寫作“象姑”,並不妥當。

莫奈何:木製的小兒頑具,很像一個搗花椒胡椒的木臼。隻是那隻木杵卻永遠陷在臼裏,可以旋轉,莫奈何把它拔出來。

漢仗:即身體,即身材。(如《大波》:他龜兒漢仗又大,背不動,隻好攙著走。——本書編者引)方人:四川人常用的一種語彙,含意廣泛,用在這裏(指《大波》中:“敝內真是多事,不應該這樣方人!”——本書編者引),是“當眾予人難堪”的意思。侈嘴:侈音渣。明朝蜀人李實所作的《蜀語》,即有此字,解為開張。音又與今悉同。蛐蛐:即蟋蟀的俗稱。退油丹:在一九一一年以前,成都一般人家尚不能使用上海運到的肥皂。作為滌垢去汙劑的,是本地生產的皂角與?子,以及一種從丘陵地上挖出的白泥。退油丹即是以白泥作原料,略加一些草灰,捏成球形,曬幹便成。

默道:即暗謂,即心裏以為,這是四川相當普遍的語彙,至今猶在使。方向:即希望,即著落。老幾:是成都社會上流行的一種語彙,並沒有確切意思。

有時,稱自己為“我老幾”,稱人曰“你老幾”。若單純用老幾一詞,則多半作為打招呼之用,如“喂”、“嗨”等。彎酸:即和人為難的意思。是這兩個字音,卻不敢必是否這兩字。四川人直到現在還在使用這句成語。老庚:同年出生的人,以前稱為同庚,在口頭講起來就叫老庚。煮屎:是川西一帶常用的一句成語,意思是抱怨,說閑話。?:據明朝時候四川人李實著的“蜀語”說,是其遮切,音茄。若以現在成都方音讀之,讀為“卡”字音,倒比“茄”字音為近。“蜀語”又雲:急行曰大步。其實?即行義,不分大步小步。同時倒還有“跨”字意義,如言?門限,即跨過門限是也。

柁子:四川人的語彙,把拳頭叫做錠子,又叫柁子。不撤火:四川人的語彙,把不畏懼、不怯懦,都叫做不撤火。

啷個:即“怎麼”,比“咋個”尤地方化。差不多川西平原的人百分之百都說“啷個”而很少說“咋個”。隻有文化比較高的人才說“怎麼”。

烹缸:是四川人的語彙,意思是一開口先就嚴辭厲色責怪你一番,即一般所謂“下馬威”,亦即普通話裏常用的那個“轟”字。是這兩個音,卻不知是否這兩個字。或有此一詞,而讀音稍變,現在還查不出來。門限漢兒:是四川家庭中最常使用的語彙。意思是隻在家屋裏對自己人充好漢,卻不敢對外人稱豪傑也。

瓜瓜:即普通話所謂的傻子。不過在四川人使用的這個名詞涵義中,又不完全指的是傻子,但凡一個人不太狡猾,說話老實,做事有些傻勁,大家也呼之為瓜瓜。

癆魚:“癆”字本來是“藥”字,在前,我亦曾寫作“藥”字,還加過注解。後見明朝蜀人李實所著《蜀語》有一條雲:“以毒藥藥人曰癆。”又引《揚子方言》亦曰:“凡飲藥而毒……謂之癆。”既然字有來曆,而讀音又較確切,因從之。

飲花:這個飲字,如其用為“我飲水”、“你飲湯”、“他飲酒”之類的飲字,則讀為四聲中的上聲,若“隱”字聲音。再如“我用水來飲花”、“你去把那畦菜飲一下”、“叫他們把那幾株樹多飲一點水”之類的“飲”字,則應讀為四聲中的去聲,若“蔭”字聲音。這裏所用的“飲”字,便應讀成“蔭”字聲音。

局麵:即齊整,即漂亮的意思,在清朝末年,這個詞頗為流行,現在隻偶爾使用一下。展勁:即努力的意思。四川人在口頭,不常說努力,而說的是“展勁”或“鼓勁”。煞果:即結果,即末了的意思,是四川人的常用語。“果”念成“閣”字音。?麻:即蕁麻。“?”字念成“合”字音。並且這個“?”字還可當動詞用,比如說:“毛蟲是?人的。”經佑:即伺候,即服侍,即照料的意思。這是四川人的語彙。?皮:是四川人的習用語,意思是傷了麵子。四川言子中有這麼一句:“王大娘的狗,?皮了。”拉稀:是成都的市井語,意思是泄氣,是軟勁。它的對語是乘火,乘硬火,乘得住火。拉稀是拉屎的省文。

理抹:“抹”字讀為“麻”字音。理抹即理落,即清理。

這是四川人常用的語言。

使佯:四川方言,含有不甚認真的意思,也含有裝腔作勢意思。

巴適:四川話的“巴適”,即普通話的“巴結”。但同時也有合適、適應等意思。比如說:“這件衣裳你穿起來很巴適。”那就說是“很合適了”。

皮護書:等於後來的皮製公事包。作用同,形式卻是兩樣,是一種拿在手上的三疊皮夾。主要是放名片、手本和公事。而且是交跟丁拿著,主人不自拿。

沒佯:就是沒意思,是四川人常用的語彙。

帽根兒:即發辮。抓帽根兒,即是容易被人捉住的意思。

按:“按”字本是以手撫物的意思。這裏卻當做“撲”字解。是四川人的語彙,至今猶在使用。?:?音淵,“廣韻”解為弓勢,即是說把一種東西屈成弓的樣子。四川人把一種竹編的像撮箕而有提柄的東西叫做?篼,有些人寫作冤篼,或箢篼,都不對。再,這個字又可作為動詞用,比如說:“把這根竹子?成一張弓。”不過動詞的“?”字,須念為入聲。地皮風:即是聳人聽聞、使人茫然奔避的謠言。“風”字不是“風雨”的“風”,而是醫學名詞的“風”。

地皮風:是說毫無事故,忽然發生了一種驚人謠言,使安定的秩序,一下便擾亂了。這是成都人的語彙。全詞為“扯地皮風”。

打濫仗:是從前四川社會上一種流話,意思是無以為生。棒老二:四川人呼明火搶劫的強盜為棒客,棒老二即棒客。撮撮錢:也是從前四川社會上通常用語,意思是所入極人說成都盜少,不過小錢一撮。?:?即發生影響之意。明朝蜀人李實所撰《蜀語》雲:音幸,寒熱結塊曰?瘍子。瘍音羊。《集韻》雲:音?,瘡中次序冷。

土老肥:四川話的土老肥,即其他地方稱為土財主,或曰老財者,是也。煮屎、倒壇子:煮屎者,說臭話也;倒壇子者,傾囊倒匣而出之也。這兩句四川“言子”,都是背地道人是非之意。作個請請:四川以前的小兒語,稱“作揖”為“作個請請”。說話帶湯:是四川人常用的一句成語。意思是話言中有不妥當的地方。相手方:這是清末民初時候,一般人常用的一個由日本引進的名詞,即對手是也,亦即後世所用的對象。心裏有個打米碗:是四川人常用的一句成語,意若曰心中有把握,不致為情況所迷惑。抄手:四川人叫餛飩為抄手。但這裏所說的抄手,意思是把兩手抄在袖管裏,無事可做也。訪員:當時又名訪事,即後世所謂外勤記者。

背榜:即列在畢業榜上最後一名。

衝柁子:是四川人慣用的一句成語,意思是專門道人的短處,亦即文言說的“進讒”是也。撤火:與拉稀是同義詞。不過比較普遍,現猶通用。孬:四川人通用的一個俗字,音丕。其實就是“否”字,意思僅僅是不好而已,卻又非怎麼壞。“否”字作為“孬”字用,本來應該讀為丕字音。因一般都讀為阜字音,故四川人造出一個“孬”字以代之。

偏花兒:即指一隻眼睛有毛病的人,含有輕薄意思的一種名詞。嗜好:當時用嗜好一詞,是專指吸食鴉片煙的不良行為,或曰惡嗜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這名詞尚在通用。貼心豆瓣:以前四川流行於城市平民階層的一種成語,意思即是效忠於某一個人,甘願為其驅使也。音禦,損壞的意思。幾爺子:四川人至今還在使用的一種成語,意思是“那一些警察”或“那一夥人”。旺幾:是很多的意思。這是四川老早以來就在使用的形容詞。全句是旺幾帶肥。幾字是語助詞。相應:即便宜。有人寫作相因,恐不如相應二字尚能表出相應於錢包的意思。這是四川人至今習用的一種方言。?:音糌,走?是移動的意思,在有些地方又作通融解,是至今尚在使用的四川方言。?:是四川人創造的新字,大約有近百年的過程。音郎字的陽平聲。意義是小或者是弱。合為一詞,意義也是小或者是弱。這是四川的方言,迄今尚在使用。

恍:是恍恍惚惚這句成語的簡詞,形容一個人凡事都不細心的樣子。

脫另:即另外、另自的意思。在四川人口中,脫字字音還接近於通字字音。

潔酌候光、不速之客:在舊時代,請客帖子上經常有這麼一句:“潔酌候光”。若是未經邀請,走來碰著,被邀入席,一般人遂諷之為“闖酌候光”。至“不速之客”,本出於“易經”。“速”字當做邀請或催請解。舊時代的請柬上,也經常有這麼一句:“便章恕速”。意思是:“請別穿禮服,並原諒不再遣人來催請啦!”關火:疑為是關合,到底該寫成哪兩個字,不清楚。這是那時才在成都社會偶爾用到的新名詞,意指能負完全責任,把所說之事辦好。以後,此詞流行於各階層人物之口。

擀盤子:梳發辮代修麵,謂之擀盤子。盤子,臉之代名詞也。直到今天,四川人猶謂修臉為擀盤子。開紅山:即見人便殺的意思,也是那時的一種黑話。癛:癛字也是新創的字,讀成“怕”字的陽平聲,用途甚廣泛,有軟柔意思。這癛字的創作年代,與“搞”字“垮”字差不多相同,但被采用,還是近七八年的事。癛耳朵是怕老婆的代名詞。

打捶:打降、打架,文言所雲鬥毆。角逆即相爭、相罵,也含有鬥毆的意思。皆四川人的語言。狗:以前成都人譏誚慳吝的人,大抵叫之為狗屎。因為狗屎每每是幹屎橛,又幹又臭,令人討厭。狗就是狗屎的省文。抓了蘿卜纓:隻要抓住蘿卜纓,便可隨意地把蘿卜提來提去。因此,這句話就變成被人愚弄的意思。在賭博場合上,與燙毛子同義。

白頭帖子:不署姓名的通告,文言叫做匿名帖子。當時內地沒有印刷處所,更沒有報紙,凡有什麼民間言論,便用白紙寫好了,貼在通衢大道的牆壁上,讓人謄抄流傳。也有雕了板,印刷散發的,不過很少。

湊和:同一樣的字,倘若把湊字讀為陰平聲,那嗎,湊和便是恭維的意思。倘若讀成去聲。它就含有幫助和應付兩種意思。

整倒注:四川話,即整得徹底的意思。

麻:蒙字的轉音,也是蒙蔽的意思。

飲食語彙紅鍋飯店:即普通飯店外加煎炒之謂。紅鍋就是火旺油熱,鐵耳鍋快要紅了的意思,表示隨時都可以煎炒,隨時都在煎炒。

潲水:潲字並非臆造。《康熙字典》載“廣韻”、“集韻”並雲:讀成稍字去聲,義為汛瀋以食豕。我們現在喂豬的潲水,還是要摻和米湯的,米湯便是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