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世上有人在力量方麵可以跟大山相比,甚至勝過他的也不足為奇,難以理解的是,無論大山發出如何淩厲的招式,遇上的不是具力量實體的頑抗,叫大山大汗淋漓的,是他以往隻要任何一擊便可以解決對手的的手刀、重拳、劈腿等一切硬勁,竟全部像劈進五裏霧中,僅能見的,是老者雙手時弓、時弧、時拱,便把大山的一切攻擊,柔柔滑滑地化解了。匪夷所思的是,輪到老者開始還擊了。
對大山來說,沒有什麼硬功他沒見過,最硬的,更有可能是他自己。可是,眼前瘦弱老人忽地變得巨大,沒可能從他身上推擊出來的排山倒海勁力,如迅雷般撲近大山麵前,迫使連麵對500多公斤公牛的衝勢也未退讓的大山倍達,竟然接連做出閃避之動作。期間,頑強的大山企圖反擊,可惜,老者再反撲的力量更可怖駭人,更叫大山失魂魄的,是他隱隱然感覺到這力量似曾相識,竟來自於自己的!
麵對眼前老人,像沒大力氣沒疲倦卻又綿而不絕的攻勢,已呈狼狽的大山倍達承認自己再沒有能力打敗老人。陳姓老人也哈哈大笑,為大山當天使他大大的運動了筋骨而作出道謝!
大山倍達敗了,當場,有人看到在他眼眶中,滾動著淚珠!
然而,得弄清楚大山流淚並不因為自己的慘敗,反而是他無敵多時,走遍天涯海角,終尋得一位能敗己之高手,而且勝得相當高明。當中重要的意義是,大山了解到自己的極真空手道並非所向披靡,還有改良空間,這是一種武者經過百年孤寂,才重見天外有天的興奮莫名。
事後,陳姓老人悉心指導大山有關太極拳的奧義,而大山也不愧武學天才,竟從極剛硬的基礎,對太極拳借力打力領悟不淺,並有能力與陳姓老人的資深弟子一拚高下。
梁國健先生曾說過,大山的事跡由周星馳跟我提及,事實上代崇武之人亦必定對當年太極鬥空手道一事有所聞。很可惜,不明任何原因,陳姓老人從來沒正式現身,口沫橫飛講述自己大敗日本最強者一事,一切反而是身為戰敗者的大山倍達在自己的傳記提及。故此,陳姓老人之身份、所屬太極家派等資料完全神秘。在述說陳姓老人的屬派時,不少人隻知道老人姓陳,便過分順理成章地以為陳姓老人使的,必是陳家太極無疑。其實,隻要曾對太極拳做過一點數據功夫,便會明白打敗大山的,很可能是楊或吳家,也可以是孫或武家,甚至乎會是最神秘低調,由元朝宋遠橋傳下來的一支;總之機會最微的,反而是陳家。
蓋太極中並非沒有剛拳,其中又以兼習“炮捶”的陳家為剛猛之冠。隻是,跟大山以剛對剛,先不論誰勝誰負,更大的可能性是兩敗俱傷,結局將沒有以柔製剛的引人入勝。
也許你會問,你的“太極神話”說完了沒有?
當然,要相信平常看來慢條斯理的太極竟如神明之厲害,不容易。
因為,外行都是看門道的!有一片子叫《少年張三豐》吧,演張三豐的人是香港的張衛健……你們認為這個片子(騙子?嗬嗬)能讓人明白太極拳的高深拳理麼?
《七劍》的武指熊欣欣(《黃飛鴻》係列電影中鬼腳七的扮演者)說道:我在泰國看了《拳霸》,這是給我們香港功夫片的一記耳光!
是的!拿特技來唬人,不是功夫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哦,說離題了……我其實隻是想說:太極拳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柔克剛”為拳理的拳法,沒有對拳理有極深的理解,對世間事物有極深的理解的人,是不可能成為高手的!任何事物發展到極高的境界都是一門藝術!難不成真以為練武的都是一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