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崳山,大山深處,蒼山道觀。
一個年輕人,正行雲流水的打著太極拳。一旁一個一身舊道袍的道人。
這個年輕人叫林成,因為高考失利,去昆崳山散心,偶然在山中遇到了一個古老破敗的道觀,遇到了他的師父了塵真人。
從此,林成就在山中跟著師父了塵學藝,偶爾師父了塵的朋友真罡真人也間或過來,唐振東也跟真罡真人學拳。
真罡真人練的是形意拳,了塵真人練的是太極拳。
無極混元樁。無極樁功重在無極,渾圓樁功力求渾圓。
微曲的腿就像蓄滿了水隨時都要外溢的缸,但是卻似溢非溢,水漫出了缸口輕輕一層,卻仍舊無法溢出。微曲也是說曲不曲。是指用在腿上的勁剛好能支撐腿部完成這個微曲的動作,多一絲勁力也不能有,少一絲勁力就站不住了,就是這種感覺。就好比缸裏的水隻要再加一滴,就會溢出水缸。
樁功的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是相對於腹式呼吸來說的。腹式呼吸很好理解,就是人在放鬆狀態下吸氣呼氣的過程。而逆腹式呼吸就是將腹式呼吸翻轉過來。吸氣時小腹內收,膈肌上升,丹田氣上行聚於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擴張,加大肺活量。呼氣時小腹外突,膈肌下降,聚於胃部之內氣下沉至丹田,胃部與胸廓自然平複。
樁功要從樁功中體會到一種超然意味,那是一種很難描述的感覺,似是一種淡淡的發自內心的愉悅,隻能意會而無法言傳。
太極的內功是由呼吸配合意念一起修煉的。
“站樁和行拳中都要按照這種呼吸,當然開始不習慣,可以先慢慢來。”
了塵把自己的胸中所學,盡數傳授。其中也讓林成好好體會真罡的形意拳。
日換星移,林成在這山中, 這一練就是三年,期間隻有第一年回家跟父母報過一次信,就再沒回過一次家,林成也由一個半大的小子,一下成長為一青年,過肩的長發隨意紮了束,剛毅的臉龐呈國字型,鼻直口闊,膚色略黑,用現代話說叫古銅色,身材中等,不到一米八,尤其是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乍開乍合間似有電閃。
“內家拳是中華民族武藝最珍貴的瑰寶,融合了武學,哲學,內丹,辯證等諸多原理,是世界功夫史最偉大的成就。內家拳重在內功修煉,太極拳也是內家拳,太極拳從呼吸到樁功到套路都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
“成子,你的功夫還需要曆練,功夫重在磨練,招式上的東西就是這麼多,諸多花樣你也盡數掌握,你可以下山,去社會上闖蕩下了。”
“師傅,我記得了。”林成有些哽咽,畢竟這麼多年跟師父朝夕相處,粗茶淡飯,已經不知不覺間,把師父當成了父親。
“你走前,師傅再給你說下功夫的進境,功夫境界自一代武學宗師孫祿堂的劃分,有這麼幾層,明勁,暗勁,化勁,你的內功打下了比較好的根基,現在也隻是剛剛進入暗勁階段,在社會上也隻能算是一般,切記啊,世上不出世的高手不知道凡幾,遇到事情要知道進退。”
“那師傅你現在肯定已經是化勁了吧?”
“師傅也剛剛是入微而已。”
林成有些迷糊,但是也沒追問。
其實功夫境界在化勁之後還有幾層,了塵沒跟林成解釋,了塵道人的功夫已經不是化勁能夠形容了,了塵早已經達到入微的境界了,甚至已經半隻腳踏進入虛的門檻了。
“日後修為高低,主要在你自己了,師傅隻是給你領進太極拳的大門,太極是打拳,太極更是做人。”
“哦,徒兒記住了。”
“你功夫練的不錯,遇到事情不能總是以武力解決,太極的柔克剛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為人處事上,別人硬,你硬不行,可以軟。避其鋒芒,迂回解決,世界萬物均有太極。”
林成從不知道太極竟然可以如此解釋,為人處世,世間萬物,處處太極。
“你且收拾收拾下山吧,你回去後要從生活的各各方麵發現太極,要在生活中練功。記得三年後的八月份回來,師傅和你師叔約定的比武。”
林成似懂非懂,卻應道:“徒兒謹記。”
下山的路似乎和以前山上時候的不大一樣,三四年沒走,現在山上樹木比以前更加茂盛了,以前的小路早就沒影了。林成時而信步而走,時而放步狂奔,腦中謹記師傅對太極步的要訣解釋:太極,邁步如貓行,像一隻腳上長了墊子的貓,輕盈,無聲,快速。
山中的天氣變幻無常,不一會下起了小雨,淅淅瀝瀝,剛好能打濕衣服,山路慢慢開始泥濘起來,林成雙腿微曲,健步如飛。腳後跟的褲管上卻幹幹靜靜,一絲汙跡沒有。
“太極功夫的步伐像是在泥濘的路上行走,快速,但腳後跟卻不帶起泥水,平起平落。當然這些都是從慢開始著手,由慢到很慢,再由很慢到快,記住:太極是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