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斷”在時機——及時判斷於先,果斷行動其後(1)(1 / 3)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會出現,我們就要果斷行動,進行判斷。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萬物的來去,都有其特有的時間,每一次選擇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不能在固定時間裏做出選擇的話,就會讓機會從身邊溜走。

機會盡在幾秒鍾,短時間內果斷選擇,我們才能讓幸運女神來到我們身邊。人生充滿未知,選擇的出現對我們是一種嚴峻的考驗,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調整自己,在機會剛出現的時候,果斷選擇,這樣,成功才會向我們走來。

時不待人,人自待,斷就要找準時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但是往往說的人多,做的人少。人的一生中會麵臨很多次選擇,有選擇就要有答案,這樣,問題才能被圓滿解決。如果你不能關鍵時刻做出決斷,那麼,就會錯過判斷這道問題的最佳時機,當我們再想將人生這道題做好,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了。

時不待人,人自待。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做決定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盡快做出決定,才能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準備。猶豫不決是成功的大敵,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看準時機,馬上出手,問題才能被正常解決。

隻有果斷決策才不會讓人生虛度,有這樣一個寓言小故事,它為我們闡述了果斷決策的真正含義:

農場上,有一頭驢想要吃草,它的主人就在它的左右兩邊各放了一堆青草,誰曾想到,驢卻犯難了,它不知道應該先吃哪堆,於是它開始不斷徘徊,直到最後也沒能做出選擇,結果就隻能等待死亡的光臨了。

蒲鬆齡在《聊齋誌異》中也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放牛的孩子,發現了一個狼窩,狼窩裏有兩個小狼崽,於是兩個孩子一人抱著一隻狼崽,順著兩棵相聚幾十米遠的樹,分別爬了上去。

沒過多久,兩隻狼崽的母親就來尋子了。其中一個孩子就掐著懷中小狼崽的耳朵,弄得狼崽慘烈嚎叫,狼母親聽到之後,就跑到樹下亂抓亂咬,不得章法。

這時,另外一個孩子掐了掐另外一隻狼崽的腿,小狼崽承受不住,嗷嗷直叫,狼母親聽到叫聲又向相反的方向奔去了……就這樣,狼母親一直在兩棵樹之間來來回回奔波,最後落得個累死的下場。

驢餓死,狼累死,他們的原因都是一樣的,即他們沒有在最適合的時間做出最適合的決定。誠然,人生百味,最大的快樂就是做出選擇,最大的痛苦也是做出選擇,這就要求我們都要及時選擇,要把選擇做到位。

其實,選擇常伴我們身邊,比如我們每天會為了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而做出選擇。及時有效地做出選擇,這樣問題才會解決,而我們的心情也才會變得更美好。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霸主,原因不是簡簡單單一方麵的,但是果斷決策卻是秦國成就霸業的重要保證。當斷則斷,正因為擁有這樣的魄力,秦國才能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才能成為第一個統一全國的霸主。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紛爭四起,群雄逐鹿中原。當時秦國的勢力最為強大,並且在戰爭中勝多負少。然而,因為秦國內部大權旁落、穰侯專權、常年征亂、百姓不安,所以始終沒能統一天下,秦王苦於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而鬱鬱寡歡。

魏國的範雎來到秦國以後,有一天,他看到秦王的車馬駛過來,故意視而不見。駕車的人看見範雎擋路,就大聲嗬斥:“秦王來了,閑雜人等速速散開!”

範雎大聲說:“秦國隻有太後和穰侯,哪裏還有什麼秦王?”

秦王覺得範雎是一名能人義士,就讓左右退去,向範雎跪下請教。範雎卻不理他,如此再三,範雎才問秦王:“秦國兵強馬壯、幅員遼闊,但是為什麼秦國沒能實現對外擴張,成就一番霸業呢?”

秦王虛心地說:“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範雎回答說:“我聽說穰侯率領大軍聯合越國、魏國和韓國,千裏迢迢去攻打齊國,這個策略是極其錯誤的。齊國和秦國相距甚遠,如果千裏迢迢去攻打,兵馬勞頓,而且還不一定能取得勝利,反而加重了秦國的負擔。就算取勝了,秦國距離齊國太遠,肯定會被韓國和魏國坐收漁人之利。所以對於秦國來說,這場征戰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秦國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和偏遠的國家結交,而攻打自己的近鄰,這樣才能向外擴張。到那時,自己的土地不斷推廣,統一大業自然也就能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