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前往走訪(1 / 2)

翟嘉儀不一會兒就開口答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說的就是知識即力量。西方發達國家遙遙領先於發展中國家,其實也正是建立在知識為力量的基礎之上。”

翟嘉儀說完,胡光全也跟著說了起來,“知識可以改變人,國家是由具體的人來構成。人的思想一旦被知識所武裝,必然產生強大無比的力量,可以去迷信去蒙昧。”

馬文生聽著兩個人的回答,微微點頭道:“你們說得都不錯,既有宏觀也有微觀。我們國家有句古話,叫學而優則仕。還有就是知識改變命運。這些話具體說來,官員是決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決定性因素。如何為官員提供智庫方麵的支持,不僅僅是我們國家,就連西方發達國家也都是如此。智庫暗為智囊,明為官員,相輔相成。”

翟嘉儀和胡光全聽著聽著,既感覺有所收獲,卻又覺得這話飄浮,難以把握。

“第二個問題,老國企如何發展,破題之意在哪裏?這個問題我不要你們馬上回答,你們準備一周,下周把報告交給我,”馬文生說著,結束了談話。

翟嘉儀和胡光全離開後,馬文生繼續看著文件。他注意到市裏的無縫鋼管廠寫了一個報告,也被李明堂批轉到他的手裏來了。

無縫鋼管廠是老牌的國有企業,全民煉鋼時就有了規模,工人最多時有近萬人。隨著退休工人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全民無縫鋼管廠效益越來越差,最後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如今停廠已經五年了。廠裏的老職工聯名寫來的報告裏,提出要求恢複生產。

馬文生看到這裏,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

自從劉之介去了政協任副主席,王晶雖然代管過一段時間工業,但他並沒有下力氣解決這些曆史遺留問題。當初老國營企業倒閉潮湧來,大量工人下崗失業,到市委市政府靜坐示威,恰恰就是馬文生嶽父陸子強在大朗任市委書記的後期。

馬文生自然不會輕易地批上同意兩個字。他決定親自去看看這個無縫鋼管廠到底有些什麼樣的優勢,竟然在停廠五年後還有人要求恢複生產。

馬文生剛給周才能打了電話,讓他備車時,胡光全又一次走了進來。“報告馬副市長,老國有企業的困境,我剛來政府工作時,曾經寫過一個調查研究,請您過目。”

說著,胡光全將一個足有十多頁厚的報告遞到馬文生的手裏。馬文生微微笑了,他沒再說這個話題,而是問胡光全是哪所學校畢業的。

“省立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到市政府來,我是通過公務員考試錄用的,”胡光全答道。馬文生沒有立即看他的報告,這讓他剛剛燃起的自信心有些受打擊。

“好,你跟我出去一趟,”馬文生說著,便向外走。胡光全乖巧地接過馬文生手中的公文包。馬文生心裏有些驚訝,不過他臉上卻仍是不動聲色。

上了車,胡光全這才知道馬文生要去無縫鋼管廠。他立即激動地說道:“馬副市長,那裏我清楚,在城西北側,不到工業園區。以前的大企業都是沿江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