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斬浪奪船(1 / 2)

為了保持任務的靈活性,大型軍艦一般都會配有小艇,可以用於水上救護,驅離可疑船隻等等,北京艦也配備了四艘排水量在一百噸左右的小艇。

這種小艇是雙體船,簡單地說,就是把提供浮力的船身分成了兩個,兩個船身共用一個甲板,這種船的曆史,可以追溯到獨木舟的時代,那時的人們發現,船體有的時候在波浪麵前顯得太單薄了,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浪就會把船掀翻。

於是聰明的人就想到了一個法子,用甲板把兩艘船連起來,後來的使用發現,這種船在大浪裏麵不容易傾斜,更不會傾覆,用現代船舶的術語來說,就是耐波性提高了,後來人們又發現,搭載甲板的船身並不需要十分寬大,於是就把船身弄得細長,如此一來,船的速度也提高了。

再加上北京艦的快速艇采用了最新的推進技術,它的最高航速達到了驚人五十節,要知道大型軍艦的航速到了三十節也就到頭。

如果把這樣的快艇裝備上導彈,就變成導彈快艇了,可是這種導彈快艇在作戰使用上,有一個最致命的的缺陷,那就是:雷達的探測距離太近!雷達的探測距離越遠,所需要的功率就越大,相應的電源尺寸和元件尺寸就要增大,這一增大,就超過快艇的承受範圍了,所以這樣的快艇隻能依靠係統作戰,通過預警機和大型軍艦,傳輸敵艦的位置信息。

這艘快速艇也是一樣,北京艦的無人機為它傳輸了船隊的位置信息,按照那個後生的供訴,鴉片運輸船隊的標識物是三盞黃燈,這個信息對於無人機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盡管無人機上裝備了采用合成孔徑技術的雷達,具備雷達成像的功能,可是成像的精度遠遠不足以看到三盞芝麻綠豆大小的黃燈。

但是這處水域遠離天津的塘沽港,航船自然不會到這裏來,所以隻要一有船隊偏離通常航線往這片水域來,就差不多說明它就是林遠需要找的船。

兩艘快速艇向著船隊駛去,在距離船隊大約三十公裏的地方,快速艇上開啟了對海搜索雷達,電磁波在空氣中的損耗基本可以略不計,所以從理論上講,雷達可以接收到無限遠處的回波,可是那些有用回波都已經極其微弱了,以至於無法用信號處理的手段把它們亂七八糟的雜波裏區分出來。

所以快速艇的雷達探測距離也就是三十公裏了,不過快速艇上的雷達沒有成像能力,它所知道的,僅僅是目標的方位和速度,不過這些對於快速艇來說,已經足夠了,雷達很快偵測到了船隊的具體方位。

快速艇必須把船隊拉進到目視範圍內才能確定它們是不是林遠想要的船,如果這個船隊不是,必須去偵察下一個,所以必須要盡快趕到船隊的位置,這種快速艇采用的是噴水推進裝置,把主機開到最大功率,主機帶動著葉輪飛速旋轉,把海水吸進葉輪,海水在葉輪的推動下加速向後噴出,把船速提高到四十五節。

很快,快速艇就看見了船隊,在黑夜之中,黃色的燈光分外奪目,快速艇的甲板上,盧翔帶領著海軍陸戰隊的幾名戰士,嚴陣以待,林遠分析這些船上的人很有可能配備武器,所以快速艇上,兩挺12.7毫米重機槍把船上的人牢牢地套進準星。

盧翔在認定了目標之後,對手下的戰士說道:“給我們的拖船發信號,我們找到了目標,讓他們盡快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