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 線導魚雷(1 / 2)

一個參謀聽見餘鋒的話,便拿了一把椅子交給阿部一郎,阿部一郎心神不寧,連接下來都忘記了,一邊的戰士把椅子接了過來,放在了阿部一郎的身邊,阿部一郎失魂落魄地坐了上去。

餘鋒拿起通訊器,高聲說道:“聲呐長,立刻報告目標詳細信息。”

聲呐長隨即報告:“目標數量,五個,目標距離,三公裏;目標方位,北偏東七十五度;目標速度:八節!”

餘鋒聽見報告就在心中想道:“八節?阿部一郎不是告訴我他們的航速隻有三節的嗎?還說這樣是為了節省燃油!我們的猜測果然不錯,阿部一郎果然是想讓我們的軍艦衝到他們潛艇的前麵去,好讓他們在後麵攻擊我們。”

餘鋒隨即命令道:“魚雷發射準備!反魚雷係統準備!”餘鋒之所以要命令反魚雷係統也準備,是因為餘鋒並不知道日軍聲呐的探測水平,更不知道日軍的探測聲呐能在多遠的地方聽見自己軍艦發出的聲音,雖然伊八號潛艇艇長中山岡崎選擇了和林遠合作,可是他對自己潛艇上的聲呐也不是非常了解,艇上也沒有發現技術資料。

雖然林遠想出了取出聲呐進行研究的方法,可是取出聲呐卻發現,聲呐已經損壞,想要修理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沒有日本聲呐上用的配件,如果把自己的配件放上去,那就成了研究自己的聲呐了,所以聲呐也沒有修複好。

餘鋒在不知道日軍探測聲呐的作用距離的情況下,隻能當作日軍潛艇上的聲呐已經發現了自己的軍艦,所以要做好防禦魚雷的準備。

這時魚雷室發來消息:“報告艦長,魚雷發射準備完畢,請求聲呐室傳輸目標運動信息。”

餘鋒立刻說道:“聲呐長,傳遞目標運動信息到魚雷室!”命令一下,聲呐長隨即開啟了目標跟蹤模式,聲呐也和雷達一樣,在探測開始的時候都是搜索模式,這種模式下隻發現目標,不跟蹤目標,當聲呐長開啟目標跟蹤模式之後,聲呐才會根據接收到的聲波進行目標跟蹤。

聲呐長在接到命令之後就傳回了消息:“跟蹤模式已經開啟,已經鎖定五艘日軍潛艇。”

餘鋒隨即說道:“魚雷室,發射魚雷!”

魚雷室隨即設定好了魚雷的參數,按下了魚雷發射的按鈕,然後報告:“艦長,魚雷已成功發射!”聲呐長隨即發來消息:“聲呐已經探測到魚雷信號,正在進入製導模式。”

林遠軍艦發射的魚雷是“線導加聲自導”魚雷,這種魚雷的攻擊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線導”階段,所謂的“線導”,就是魚雷身上拖著一根導線,這根導線和發射載體相連,發射載體把目標的信息通過導線傳輸給魚雷,控製魚雷的航行。

第二個階段就是“聲自導”階段,在這個階段,魚雷攜帶的聲呐主動發出聲波,探測目標位置,並且對目標進行跟蹤,最後命中目標。

這種製導方式聽起來很落伍,實際上在林遠的時代,絕大多數型號的魚雷都是采用這種製導方式的,采用純聲自導的魚雷屈指可數,那是因為水下聲音傳播環境無比複雜,單純的聲自導魚雷很容易出現脫靶,如果再把民用船舶當成目標擊沉,那會給軍方帶來很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