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5 動用艦載機(1 / 2)

林遠給空軍總司令徐峰下達命令,要求他做好打擊荷蘭與比利時的準備,不過徐峰卻無奈地告訴林遠:“荷蘭和比利時距離我們的機場實在是太遠了,打荷蘭和比利時,野戰機場根本不管用,因為野戰機場起飛的都是支援陸軍的戰機,所以隻能用大型機場。”

“我們最近的大型機場在聖彼得堡,距離荷蘭與比利時有將近兩千公裏,這種距離,我們的殲25在掛載大型對地攻擊武器的條件下無法飛到,隻有讓轟十出手。”

林遠的心微微一顫,轟十的突防能力不強,它的設計用途是以大載彈量對敵軍進行覆蓋性轟炸,因此沒有自己時代B-2轟炸機那樣的隱身突防能力,沒有Tu-160那樣的高速突防能力,轟十隻相當於B-52的“增肥版”。

轟十如果從聖彼得堡起飛,轟炸荷蘭和比利時,必然要經過德國,而且要在德國境內飛行幾百公裏,德國空軍是有雷達的,轟十在德國境內飛行數百公裏,德國空軍完全可以發現轟十,之前的戰役表明,德國空軍有一定的實力截擊轟十這類的轟炸機。

林遠想到這裏感到一陣後悔,最近幾年,自己對於常規新型武器的研發投入極少,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到了“新概念武器”的研發之中,比如無人作戰裝備,包括四足自行走機器人、輪式載重機器人、蜘蛛機器人等等;比如激光武器,TK-99上使用的激光殺傷係統等等。

此時空軍需要執行遠距離轟炸任務,而且是穿越敵軍防區的轟炸任務,就麵臨沒有武器可選的尷尬境地。

不過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時間緊迫,林遠不可能有時間再去研製新型轟炸機了,於是林遠決定,動用滄海級航空母艦藍海艦上的艦載機,對荷蘭和比利時進行威懾打擊。

此時藍海艦航母戰鬥群正在地中海上遊弋,包括六艘戰神級核動力巡洋艦,直布羅陀戰役和蘇伊士運河戰役之後,中國控製了地中海進出大西洋的要道--直布羅陀,地中海出入印度洋的要道--蘇伊士運河,林遠於是讓藍海艦航母戰鬥群在地中海鎮守,震懾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埃及等國家。

這些國家雖然已經臣服於中國,可是林遠並不敢對他們完全放心,所以把藍海艦航母戰鬥群放在地中海,對德軍的作戰主要在陸地進行,因此不需要藍海艦航母戰鬥群。

如果把藍海艦航母戰鬥群駛入亞得裏亞海,距離荷蘭和比利時的距離就會縮小到五百公裏,這種距離完全在殲25的作戰半徑之內,而且藍海艦上的殲25,是加裝了變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改進型,SFC大大降低,作戰半徑更大。

更重要的是,殲25是有自主作戰能力的,就算被敵人的戰機發現,也可以與敵人的戰機交火,並將敵人的戰機擊落。

不過從亞得裏亞海飛到荷蘭和比利時需要經過法國領空,這就需要與法國進行一番外交交涉,在這場中歐大戰之中,法國的態度耐人尋味,它雖然名義上是中國的盟友,可是背地裏一直都在做左右逢源的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