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的兩路明軍在當地一些小封建領主的幫助下,終於會師於有緬甸糧倉之稱的阿瓦。
而深入暹羅、寮國和曼尼坡王國的東籲王朝主力軍團,則在得到緬王莽應裏身故、東籲城破,後援斷絕的情報後,軍心煥散,士氣低落,隨著幾支仆從軍的反差,彈盡援絕的軍團終於在幾國聯軍持續不斷的打擊下,最後不得不放下武器,向聯軍投降,至此,緬甸南部的戰事基本結束,整個緬甸最富饒的平原地區,全部落入明軍之手。
視線再回到北方,相比南路明軍在平原上的一路高歌猛進,北路明軍在緬甸北部的行動則顯然是困難得多,甚至可以說是異常的艱難,北路軍各部,在奪取北部緬軍重鎮孟養後,那緬軍首領良淵侯顯然不是易與之輩,他迅速調整策略,將緬甸軍隊化整為零,隱入了茫茫熱帶叢林之中。
一進入熱帶叢林,明軍的劣勢立刻顯露無疑,雖然他們已經有了剛剛組建的山地師,更有象師長張恪這樣優秀的山地師師長指揮,但對占更大多數普通明軍的陸軍士兵來說,這樣的叢林作戰,無異於是一場難以想象的災難。
在他們並不熟悉的熱帶叢林中,除了這個異常狡猾的對手,還有更多不拿槍的敵人,在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進行圍攻,明軍其他部隊很快便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甚至有不少明軍連排連人帶裝備失蹤……
叢林中的緬軍,陷井、毒箭、暗殺……簡直無所不用其極,而一場較大範圍的“打擺子”,終於促使北路軍前指不得不痛苦的下達了從叢林撤軍回防的命令,並將情況彙報到北京。
小開同誌接到電報,方才得知前線竟然出現如此困難的局麵,他自責道:或許,是朕太心急了點,對於這種叢林作戰,山地師的確力量還太單薄了,那些普通的陸軍,對此,無論是心理還是物資的準備,都太差了。當然,他的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擔心,那便是太子的安危。
想到太子朱念林,小開也不由歎了口氣,甚至更自責,自從自己將他“趕下去”後,他們父子雖有聯係,但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見麵了,不停的聽到他母妃的埋怨,小開有時想,或許,是自己太心急了,要求太高了,就如同這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都在潛意識裏有種望子成龍的想法,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長,去生活,甚至去完成一些自己沒做到的事……此刻的小開,又哪裏還是那個帶領大明一路前行的鐵血帝王?他分明就是一個雖然心裏無比盼望孩子回家,但嘴裏卻又倔強的決不肯吭一聲的父親。
小開隨後提出的“確保重點,化攻為守,鐵壁合圍,以拖待變!”的戰略方針無疑是正確的,雖然緬甸人在熱帶叢林中可以稱王,但對於明軍重兵防守的要塞,卻同樣也是無能為力,破壞、騷擾?是的,這是緬軍唯一能做的,不過,大明顯然對此有所防備,對於重點要塞、交通補給線,曆來都是采用的重兵護送,重點防護;而在國內的邊境地區,則實行堅壁清野,條塊分割,廣布眼線,加強戰備巡邏。
麵對抱成團,化攻為守裝備精良的明軍,緬軍頓時有了種貓兒遇上刺蝟的感覺,戰局就這樣迅速穩定了下來,史書上所稱的第一次明緬戰爭,就此畫上了一個對雙方來說都顯然不滿意的句號。
不過,誰都知道,隨著大明四麵封鎖的持續,被事實上限製在叢林中的東籲殘餘緬軍的槍支、火藥甚至糧食補給將會越來越困難,時間顯然在大明一邊!更讓那些東籲殘餘緬軍擔心的是,其他的緬甸勢力,正在大明的扶持下,快速的崛起,他們的軍隊,很快便能進入叢林,參加清剿;而大明自己的山地師,也正在進行擴編、加緊訓練,會在同一棵樹樁上撞死的,隻能是那隻愚蠢的兔子,大明顯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