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裏!”
“呐!”
哢噠!
總算把炮架起來了。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距離,沒錯就是距離。
“幾百米?”
“唔……讓我看看……唔……300米!不對!”
“究竟多少?”
“200!”
“行!”
熊亞肯看著前麵的人手忙腳亂地計算目標距離,自己心中也有了一個打算,那就是憑自己的目測!也就是先進行目標距離的大概計算,然後再自行調試瞄準鏡的距離。
“好!上炮彈!”
“好的!”
這時候第一隊完成架炮和目標距離預算的小組,立刻派人往彈藥箱跑了過去。
熊亞肯這時候發現扛炮彈也是一門技術活。第一,抱著炮彈的時候千萬別讓炮彈的彈頭朝下;第二,炮彈彈頭的保險絕對不能動!
“好!”
鏗!
由於迫擊炮炮口有夾彈裝置,所以炮彈放進炮筒內部前是會被攔截落入炮筒底部的。然後在確認炮彈就位,以及確認距離後,開炮手牽走了一根繩子和其他兩位戰友蹲在了一邊;最後開炮手用力一拉。
咚!
咚!
“快點!”
咚!
也正因為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批出來實操的,第一班的發射時間間隔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最後一組,炮彈的保險差點忘了拔掉,不然就真的出啞彈坐進了炮管裏頭了。
轟!
轟!
轟!
“唔……三門,一發都沒有中,全部偏了。鑒於你們是第一次實操,就不用你們繞營地跑多少圈了。你們這一班就在這裏補射,下不為例。”
“是……”第一班的人自知水平不夠,自動自覺地自己重新校對起發射的參數。
“第二班,第三班。出列!到你們了!”
“是!”
可能是知道第二、第三班在第一班實操過程中認真分析了實際操作上的問題。這位炮兵教官非常仔細地留意後麵這兩班的操作。
無視教官的視線,在初步組裝好迫擊炮後,熊亞肯也專門留意炮架的水平儀是否表示正確。
“行!”
“我去拿炮彈!”
熊亞肯和另一位隊友,劉肩宇,就趁著徐聯輝去拿炮彈的間隙開始仔細測算目標距離。
“世肯!”
“唔!就這個!200米。”
“我回來了!”
“把炮彈給我!”
“小心!”
書香門第出身的劉肩宇自從熬過了一年的訓練後,他是非常留心炮彈尾翼是否與炮筒發生直接碰撞的問題的。
“好了!”
“撤!”
“我拿繩子!”熊亞肯作為一名炮手,拖著一根繩子來到了同伴的地方。
“世肯!拉!”
咚!
轟!
“打中了!”
“中了!”
“一發命中?剛剛……就我們三個最快?”
而在他們身後,他們的教官已經為他們30秒完成架炮並首發命中的表現忍不住地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