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終破易京(2 / 2)

“鵬舉何以這麼說?難道鵬舉知道內城之中因何發生的變故?”袁紹急忙開口問道。但是趙飛並未直接答複袁紹,他帶著一臉的微笑看了看袁紹隨即開口說道:“過幾天本初便可以知曉我為何如此說了。”

對於趙飛這吊胃口的話,袁紹自然心中略有不滿。但是見趙飛不想說,袁紹也不想逼迫趙飛。畢竟趙飛也說了,用不了幾天自己便能知曉內城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何必非要在乎這一天兩天的時間。

就在趙飛與袁紹這裏探討不停的時候,易京內城中的大火終於被公孫瓚麾下的將士撲滅了。眾人耗費了打量的經曆,終於將大火撲滅。

可是縱然眾人撲滅了大火又能又什麼用處,大火之中一片狼藉,而公孫瓚的軀體此時已經被大火燒的麵目全非。就連公孫瓚的親信都很難確定,這個被燒焦的屍體是否是公孫瓚的。

雖然不確定屍體是不是公孫瓚,但是想來也是八九不離十了。畢竟著火的乃是公孫瓚的屋子,而且從著火到大火被撲滅,眾人始終都沒有公孫瓚的身影。

種種事項都可以表明,眼前的這句已經被燒焦的屍體正是公孫瓚。一想到這裏,公孫瓚麾下的將士多少不知所措。主公已經身死,接下來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公孫瓚死了以後,眾人的主心骨便從此消失。畢竟公孫瓚在的時候,自己還有可以聽從命令的人,可是公孫瓚死後,誰又能夠統領自己。

而且,就算有人能夠統領自己,他又如何能偶保住自己的性命。如今袁軍已經將內城團團包圍,自己斷然沒有突圍的可能性了,要想活命,那隻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

公孫瓚燒死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內城的任何角落,聽到公孫瓚的死訊,所有人都人心惶惶。將士們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便是有公孫瓚這個主公在。如今公孫瓚死亡了,如何不少眾將士氣低落。

此時所有將士都在三三兩兩的商議,如今公孫瓚已經身死,那自己繼續堅守城池還有沒有任何意義。以前是為了公孫瓚守城,而現在又是為了誰守城。

眾將跟公孫瓚不一樣,他們隻是將士。公孫瓚在的時候,他們心中多少會有歸屬。可是如今公孫瓚死亡了,那眾將的那廝歸屬感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士兵就是士兵,隻要還有戰爭,那他們到哪裏都不會有人排斥。如今公孫瓚以死,那自己就沒有繼續為公孫瓚賣命的義務了。如今袁軍大軍圍城,隻要自己肯投降,想必袁紹也十分樂於見到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打算可不僅僅一個士兵有,幾乎所有士兵都懷揣著這樣的想法。畢竟此時的將士們看不到任何的光芒,如今死守內城隻有等死,想要活命便隻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了。

有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將士們選擇了投降。畢竟在信念與生命兩者隻見相比,還是抱住性命最佳實際一些。失去了性命便什麼都沒有了,信念能夠當飯吃嗎,這顯然不可能。

內城緊閉的城門大開,大批公孫瓚將士紛紛棄械投降。聽到了這個消息,袁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苦戰了這麼久,袁軍都沒有取得絲毫的成績,而如今,公孫瓚的將士居然棄械投降,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而且更讓袁紹感到吃驚的是,公孫瓚軍的舉動與趙飛所預料的絲毫不差,他很想知道,趙飛為何有這樣的推斷,與此同時他也很想知道,內城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了這個想法,袁紹急忙找來了公孫瓚的將士,他要搞清楚內城到底發生了什麼。當然,還有尤為重要的一點,公孫瓚到底身在何方。

喚來了公孫瓚的將士,將自己的疑惑一口氣問清楚,袁紹心中的疑惑終於解開。他終於知道,公孫瓚將士為何要投降,原來一切都是因為公孫瓚自焚所引起的。

那日內城之所以火光衝天,也是因為公孫瓚所引起。此時袁紹完全可以理解,失去了公孫瓚,公孫瓚的士兵便沒有了繼續堅守的信念,所以他們選擇了投降,選擇了保命。

一切都想通之後,袁紹便開始接手整個易京城。如今公孫瓚已經身死,易京城也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袁紹的心情自然好的不能再好了,而就在這時,趙飛又出現在了袁紹的麵前,而且臉色多少有些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