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之後,二地相懸,隻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裏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係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
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相傳這首詩是卓文君給夫君司馬相如的《怨郎詩》。
西漢初年,蜀郡臨邛富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十七而寡。才貌雙全的卓文君帶著婆家"終身守節"的囑命回到娘家,時常撫琴抒發內心的憤懣、憂傷。司馬相如應好友臨邛縣令王吉之邀,赴臨邛客居。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撫琴對詩,甚是相投。於是在外人的應承下兩人結為秦晉之好。
後征伐西南夷的戰爭發生,人民互相殘殺,民不聊生。相如深有感觸地寫下治理西南夷奏章。在文君的鼓勵下他親往長安,麵呈君王。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不久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冷淡卓文君。
於是卓文君寫詩《白頭吟》給相如。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裏還記得千裏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
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萬”。
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麵。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憶,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她,心涼如水。
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這一封《怨郎詩》。
雖然最後司馬相如因為卓文君的回詩而反省並推掉了納妾的事情得到了卓文君的原諒,可是一首詩至此流芳百世。
甚至七百年後的一天有人拿著此詩用來祭奠一個死去的男人。
。。。。。。。。
十五年前,公元1071年,九月剛入秋不久的一天。
本是一個平常的季節,武林上除了天羽閣被武林正派人士鏟除以外,還有一個大事那就是一絕羅刹一人殺害三十六山莊七十二人的事情。
這件事情至今再次談起都會讓人毛骨悚然!
僅是一夜間的功夫,三十六山莊的七十二條人命便從此的消失於人世。
這件情不知是讓江湖中人懼怕,更多的是讓那些年輕的劍客和刀客心中不斷的佩服著一絕羅刹的武功。都想有機會能親眼見識一下一絕羅刹的武功。
但是因為一絕羅刹為人孤高冷淡,不喜與世人相識,所以很少有人能看到一絕羅刹的人影,更別說是其麵目,隻有那些被一絕羅刹殺過的死人才見過一絕羅刹的麵貌。
隻知道人們傳說一絕羅刹總是披著一個長發擋著自己的樣貌,打扮更是非常的隨意,手裏拿著一個有著八寸長的大刀,沒有刀鞘,終日抱著那個大刀遊走於江湖。
這隻是個江湖中人的傳言,沒有人知道其中的真偽!
一絕羅刹是一個以殺人為生計的殺手,在一絕羅刹的眼中隻有任務沒有其他。此人生來就是為了殺人而活,不管雇主有什麼理由隻要是有能力提供相當大的資金,就有可能請的動一絕羅刹完成任何任務,而且不管是多麼危險的殺人條件,一絕羅刹總會在七天之內完美的完成。不留一個活口!
因為在一絕羅刹的眼中沒有完不成的任務,隻有殺不完的人。
一絕羅刹出現以來,從沒有人看到一絕羅刹失手過,因為一絕羅刹殺人全部都是刀刀致命,不過也沒有人看到一絕羅刹殺過三十個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