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柏坡(2 / 3)

就是在這個隻有50多戶農家的小村莊裏,周恩來說過這樣的一番話:

我們這裏可能是全世界最小的司令部,卻指揮世界上少有的大仗。我們這個司令部,一不發槍,二不發人,三不發糧,就是天天發電報,叫部隊打勝仗。

就在這個“全世界最小的司令部”裏,在指揮了遠方的兩個大戰役之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領導者們,把目光放到了他們的身邊,放到了他們所在的華北戰場。用周恩來的話說,“是要解決傅作義的時候了”。

這時的華北戰場,是涇渭分明兩軍對壘,一方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華北軍區所屬的各部隊,一方是國民黨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所屬的各部隊,雙方已經打了3年。

華北地區在抗日戰爭中是抗日前線,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抗日根據地最多的地區,八路軍的總司令部就長期設在這裏。八路軍一一五師建立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曾經被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讚譽為“模範根據地”,八路軍一二九師建立的晉冀魯豫根據地和八路軍一二○師建立的晉綏根據地是另外兩個大型的抗日根據地。在這三大根據地以及其他抗日根據地培育出來的人民武裝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解放戰爭時期的華北軍區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基礎。由於華北地區根據地較多,部隊編製有過好幾次變化,為了幫助讀者了解華北軍區主力部隊編製的大致變化,進而了解戰爭進程時不致發生混淆,這裏把華北軍區的主力部隊情況先做一個簡單介紹。

華北軍區主力部隊大部分是原晉察冀軍區的部隊,也有原晉冀魯豫軍區的部隊。早在1945年10月,晉冀魯豫軍區在成立4個二級軍區的同時,就將原來的冀魯豫軍區、冀南軍區、太行軍區、太嶽軍區的主力部隊分別編為4個野戰縱隊。具體是由楊得誌任司令員、蘇振華任政委的第一縱隊,由陳再道任司令員、宋任窮任政委的第二縱隊,由陳錫聯任司令員、彭濤任政委的第三縱隊,由陳賡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委的第四縱隊。二縱、三縱和四縱就是後來的中原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主力,而一縱則根據當時全國的鬥爭形勢,奉中央軍委的指示北上,準備進入東北,開辟東北解放區。一縱在11月10日出發北上,到達晉察冀地區後,因形勢變化而留在了晉察冀軍區。12月,一縱的楊得誌同誌根據中央決定留在晉察冀軍區工作,一縱的大部分部隊由蘇振華率領南下歸還晉冀魯豫軍區的建製。

1945年10月,根據當時戰爭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將晉察冀軍區的主力部隊編為兩支野戰軍。第一野戰軍由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直接指揮,其下轄3個縱隊,即楊成武縱隊、郭天民縱隊、陳正湘縱隊。第二野戰軍由蕭克任司令員,羅瑞卿為政委,其下也轄3個縱隊,即劉道生縱隊、黃壽發縱隊、趙爾陸縱隊。這兩支野戰軍就是後來華北軍區主力部隊的基本力量。由於當時第二野戰軍在熱河地區和遼西地區作戰,所以中央決定成立冀熱遼中央分局和冀熱遼軍區,冀熱遼軍區仍由蕭克任司令員,晉察冀第二野戰軍也就改名為冀熱遼第二野戰軍。

1946年3月,中央軍委要求各軍區執行整軍方案,晉察冀軍區由聶榮臻擔任司令員兼政委,蕭克任副司令員,劉瀾濤和羅瑞卿任副政委,唐延傑任參謀長,朱良才任政治部主任。所屬部隊除若幹個獨立旅分屬於二級軍區之外,原來兩支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全部編為4個野戰縱隊,組成晉察冀野戰軍,司令蕭克,政委羅瑞卿,參謀長耿飆,政治部主任潘自力。其下4個縱隊負責人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