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拖住是為了消滅(3 / 3)

“重在抑留傅敵於平、張、津、保地區,不使西退,亦不使其得由海上南撤。”

正是從上述考慮出發,毛澤東在11月24日給楊成武發出了如下的電令:

成武率主力3個縱隊於明25日由現地出發,以6天時間(愈快愈好)到達張家口附近,然後以兩個縱隊包圍張家口西南周家河、懷安兩地之敵(二一○師及騎十一旅),以一個縱隊插入張家口、宣化之間,隔斷張、宣兩處敵人的聯係(張、宣兩處各有敵一個師),使周家河、懷安、張家口三敵不能逃掉。

如周家河、懷安之敵迅速縮入張家口,或張家口之敵迅速向東收縮,則你們應迅速向東,包圍張家口、宣化(一個師)或下花園(一個師)。總之,以抓住一批敵人不使向東跑掉為原則。抓住並包圍之後,不要攻擊,等候東北主力入關圍敵之後,再相機攻擊。

與此同時,毛澤東又命令正在圍攻太原的徐向前和周士第,要他們指揮下的華北一兵團的攻勢停止下來,讓華北的敵人有一個喘息的機會,以免在攻下太原之後嚇得華北地區的敵人下定了向南撤退以逃命的決心。為此,11月16日毛澤東給徐向前和周士第發出了這樣的電報:

估計到太原攻克過早,有使傅作義感到孤立,自動放棄平、津、張、塘南撤,或分別向西、向南撤退,增加爾後殲滅的困難。請你們考慮下列方針是否可行:再打一二個星期,將外圍要點攻占若幹並確實控製機場,即停止攻擊,進行政治攻勢。部隊固守已得陣地,就地休整。待明年1月上旬東北我軍入關攻擊平、津時,你們再攻太原。

徐向前執行了中央的部署,停止了對太原的攻擊,使華北的敵人緩了一口氣。

為了幹擾蔣介石的心態,讓他下不了調華北軍隊南下的決心,毛澤東還采取了一個罕見的措施,就是命令淮海前線總前委的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和譚震林,在消滅了黃維兵團之後,對包圍在陳官莊地區杜聿明集團的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的敵人,暫時不發起總攻,給蔣介石一個杜聿明集團還可以頂得住、突得出的假象。這樣,蔣介石就不大可能下定放棄華北的決心。這也是毛澤東對蔣介石心理狀態吃得很準的一個表現。如果單是從軍事部署的角度上看,放棄華北、固守江淮應當是最好的選擇。可是,蔣介石如果這樣做,就會在他的美國主子麵前表現出丟失了半壁河山的慘狀,表現出他這個政權已不能在中國行使合法權力,已呈風雨飄搖、即將垮台之勢,美國國會中一直對他這個走狗缺乏信心的議員們就會反對再給他以援助。而如果沒有了美援,蔣介石政權就不可能繼續生存,內戰也不可能再打下去。所以,從政治上的策略看,蔣介石又遲遲下不了放棄華北的決心。他能保住華北一天就要多保一天,主要原因就在這裏。毛澤東看準了這一點,在淮海戰場上暫停進攻,“圍而不打”,示以假象,再加之在華北戰場上“隔而不圍”,就可以將蔣介石搖擺不定的心暫時穩住。

但是,上述種種措施,都是為了使傅作義集團的60萬軍隊既不能南逃,也不能西去,而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在平津地區將其徹底消滅。這其中的關鍵,是要在天津、塘沽地區將其截住,將其包圍,使之沒有逃路,隻有束手就擒,或被我消滅。而要做到這一點,華北軍區的兵力是不夠的,關鍵又是要東北野戰軍的幾十萬人馬迅速入關。隻要東北野戰軍入關,從山海關直插津、塘,將傅作義的海上退路完全切斷,華北敵人就會成為甕中之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