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國大進軍(1 / 3)

向全國大進軍

曆時64天的平津戰役,在1949年1月31日就已經勝利結束,共殲滅和改編了國民黨軍隊52萬人,其中包括一個“剿匪總司令部”、一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1個師。共繳獲或收編各種火炮5537門,汽車2390輛、坦克158輛、飛機46架。我軍傷亡總數為3.9萬人。

在平津戰役之後和平解放了綏遠,是平津戰役的必然結果,可以看作是平津戰役所附屬的一部分戰果。

平津戰役的結束,也標誌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革命武裝力量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所進行的戰略大決戰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絕對勝利而宣告結束。這場大決戰,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曆時4個月又19天,經過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消滅了蔣介石的正規軍12個兵團46個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共154萬人。如果加上這一時期其他戰場上消滅的敵人,則總共殲滅敵人為230多萬人,占大決戰開始時國民黨軍隊總數365萬的63.3%。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中的四個,即新一軍、新六軍、新五軍、十八軍,都在大決戰中被我軍殲滅。再加上在山東戰場上被消滅的整編七十四師,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已經完全不複存在。國民黨政權還可以用於作戰的軍隊總兵力僅僅剩下146萬人,而且還是分布在西起新疆、東到台灣的廣大地區和漫長的戰線上。

與此同時,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則由大決戰開始時的280萬人(其中野戰軍149萬人)增加為400萬以上(其中野戰軍218萬人)。我軍不僅有了對國民黨軍隊占有絕對優勢的步兵,而且有了強大的炮兵、工兵和一定數量的裝甲兵,並且開始在東北建設空軍,在華東建設海軍。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會懷疑,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和軍事戰場上,力量的對比已經出現了無法扭轉且明顯的傾斜,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全麵崩潰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取得全國勝利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就在平津戰役打響以來的這段時間中,蔣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當了代總統,以孫科為院長的行政院從南京遷到了廣州,而國防部則不知在何處,隻知道國防部的發言人好像是在上海。國民黨政權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與國民黨內部的一片混亂相反,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揮中心進入了北平,正在為新中國的成立進行緊張而有序的準備。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為新中國的成立進行了全方位的準備,毛澤東在會上宣布:“召集政治協商會議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一切條件,均已成熟。現在一切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們方麵。”“我們希望4月或5月占領南京,然後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並定都北平。”

就軍事戰線來說,就在大決戰的過程中,中央軍委決定對全軍進行整編,共編為四大野戰軍、三個直屬兵團,時刻準備著對全國的大進軍。

西北野戰軍改稱為第一野戰軍,其有兩個兵團(第一兵團、二兵團)6個軍,共16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司令員彭德懷,政委彭德懷(兼)、習仲勳,副司令員張宗遜、趙壽山,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參謀長閻揆要。

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政委王世泰。

中原野戰軍改稱為第二野戰軍,共有三個兵團(第三兵團、四兵團、五兵團)11個軍,共28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