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收複延安,全麵出擊(2 / 2)

在陝北大捷的同時,華北戰場上也是捷報頻傳。我晉察冀野戰軍順利地進行了察南和綏東戰役,殲敵1.8萬餘人,其中包括被老百姓切齒痛恨的曾經長期為日寇效忠的暫編三十一師。不過,這段時期華北戰場上最令人鼓舞的勝利是在山西戰場上。我晉冀魯豫軍區在徐向前副司令員的指揮下,進行了晉南的臨汾戰役。臨汾是晉南的軍事重鎮,守軍由閻錫山部和胡宗南部的主力共同組成,構築了十分堅固的工事。特別是臨汾的城牆高15米,底寬25~30米,頂寬10米,外有寬和深各有十幾米的城壕,是一道極難突破的防線。從3月7日起,我軍開始攻打臨汾。敵軍下令死守,甚至施放了毒氣,蔣介石又從西安、天津、太原派飛機前來助戰。我軍戰鬥十分艱苦,曆時72天,挖掘了破城坑道數十條,最後用於炸城的兩條坑道各長110米,一條裝黃色炸藥6000公斤,一條裝黑色炸藥12000公斤,才成功地炸開城牆,殲滅了守軍,活捉了敵第六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梁培璜。

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攻打敵方堅守的城市是最重要的戰鬥任務之一,而當時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著高大的城牆,城外又是無一例外地有著敵人修築的大量工事。我軍當時破城和摧毀敵方工事的主要手段就是用炸藥進行爆破。所以,臨汾攻堅戰的經驗對以後我軍的攻城作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攻打臨汾戰役中挖掘坑道和破城中擔任主攻的我八縱第二十三旅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光榮的“臨汾旅”,“臨汾旅”至今仍是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鐵軍。臨汾戰役是一場攻城的惡仗,消滅了敵軍2.5萬人,我軍傷亡也有1.5萬人之多。這一仗拔除了晉南地區敵人最後一個據點,使太嶽解放區和呂梁解放區連成一片,使整個晉南地區都處於了我軍的控製之下。

在晉南取得大捷的同時,我華北兵團和太嶽、太行、呂梁、北嶽四個軍區的部隊又展開了晉中戰役,向統治山西多年的土皇帝、時任國民黨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的閻錫山揮出了重拳。在從6月上旬開始的一個月戰鬥中,經多次連續作戰,共殲敵10萬人以上,其中包括閻錫山的親訓師七十二師和由數千名閻錫山留用的侵華日軍組成的“第十總隊”,解放縣城14座,俘虜了敵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擊斃了被閻錫山任命為野戰軍副總司令的日本戰犯、原日本侵華軍獨立第十四旅團長原泉福(原名元泉馨)。晉中戰役的結果,使太原陷入了我軍的四麵包圍之中,基本上成為一座孤城。

到了1948年秋天,解放戰爭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年頭。我軍在前兩年的戰鬥中雖然共損失兵力80萬人,但是由於解放區的翻身農民有100萬人踴躍參軍,還有80萬被俘和投誠的蔣軍戰士(當時稱為解放戰士)掉轉槍口,參加我軍,所以我軍的總兵力已達280萬人,其中正規軍有149萬人。特別是在南方各地我黨還有遊擊隊4萬多人,是我軍日後解放南方的一支奇兵。而國民黨軍方麵,雖然還有兵力365萬人,其中正規軍198萬人,但是由於蔣軍經過我軍多次打擊,新組建和新補充的兵員占了不少,戰鬥力已大不如前。從雙方兵力對比上看,敵我雙方的比例已由戰爭初期的3.4∶1,變為如今的1.3∶1。從武器裝備上看,我軍雖然較之用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蔣軍要差,但較之過去已有很大的改善,已有重型火炮1100餘門。更重要的是,我軍在兩年的戰鬥中不僅大大豐富了自己打大規模運動戰的經驗,而且有了打大中城市的攻堅戰經驗。在進行了新式整軍之後,戰鬥力更是大有提高。我黨的解放區不僅日益擴大,而且在很多地區進行了土改,故而更加鞏固,廣大翻身農民參軍、支前積極性空前高漲。而國統區,不僅被軍事上的連續失敗所困擾,且內部矛盾加劇,財政日益走向崩潰,民怨沸騰,蔣介石集團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國內形勢的變化,人民革命情緒的高漲,預示著革命戰爭新時期的到來,預示著我軍組織大規模的戰略決戰時機已經到來,預示著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日期就在眼前了。

第二章 大舞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